供体器官严重短缺
导致大量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
由于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开展器官移植2万例
而等待器官的患者却高达150万
猪器官异种移植技术
被认为是
从根本上解决器官短缺难题的途径
也成为近年来
国际和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杨永广、胡正团队长期致力于异种移植基础和转化研究,在Nat Rev Immunol、JCI、Cell Rep Med、PNAS、Blood、AJT、Transplantation、Xenotransplantation等杂志发表系列研究成果,建立了可临床应用的无特定微生物(DPF)猪制备平台和灵长类器官移植平台。近期,吉大一院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团队制备了低免疫原性-高免疫和生理兼容性的8基因编辑猪。

(异种肾移植手术照片)
2025年1月6日,团队组织实施了一例8基因编辑猪-食蟹猴异种肾(生命支持)移植,手术由泌尿外二科团队、麻醉科团队、儿童医院团队等协作完成。手术过程顺利,供肾血流恢复后即呈现红润色泽并产生尿液,手术圆满成功。
异种器官移植术后的精心管理和合理的免疫抑制剂使用是实现异种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关键之一。团队制定并完善了免疫抑制方案和术后管理流程,并在医院异种移植多学科(MDT)临床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对受体猴进行了有效症状应对和护理。目前,该受体猴已健康存活100天,精神状态良好,肌酐、尿素氮等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持续保持稳定,提示长期存活的可能。

(手术参与人员合照)
团队将继续开展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前验证,在利用猪-猴器官移植模型充分论证异种移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转化。
◆来源:吉大一院微信
编辑:孙懿辞
初审:马玉华
复审:梁爽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