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东方亚里士多德——漆雕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12 16:49:55    


【前言】:漆雕开(前540 -前489),字子开,又字子若,或作子修。春秋时蔡国人,孔子学生,为“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述作有《漆雕子》十三篇。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主持正义,刚正不阿。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孔子带周游列国来到今河南上蔡漆雕开的家乡鸿隙湖村,身有脚疾的漆雕开,冒着雷雨到鸿隙湖里采藕为孔子充饥,不幸落水遇难,后被追封并享祭文庙。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漆雕开像

漆氏先贤漆雕开(公元前540—489?),是孔子资深弟子,独得孔子“书”之正传,其学说在孔子死后成为儒学八大派之一,被韩非子定为“漆雕氏之儒”、世之“显学”, 其主要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述作《漆雕子》一书中。儒学八大派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漆雕氏之儒、孟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代表人物分别是子张、子思、颜回、漆雕开、孟子、乐正克、陈良和荀子,其中子思、颜回、漆雕开为孔子正传弟子。

作为孔门大儒,漆雕开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伦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首次提出了人性善恶二重性概念,并形成了辩证唯物的朴素人性论系统论。他发展了孔子 “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人有性善、性恶两面,并非绝对化,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从而形成了较为朴实但相对完整科学的人性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作为人性论唯物辩证理论研究,漆雕开是中国第一人,也是中国第一个理性研究人性论的伦理学家,甚至早于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西方伦理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同样,由于孔子是“述而不作”,其思想与流派或谓儒学的真正形成,是经其弟子及后学较为系统的演绎、阐述而有了初始的伦理哲学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漆雕开也是中国儒家哲学最早的、重要的开宗创派者。

人性论,是排除社会政治性后作为自然人共同本质为研究对象的的理论。观点有性善论、性恶论、趋善或趋恶论、善恶两性论、性无善恶论,东西方观点略同。

考中国哲学源流或谓之学说源流,在春秋中期及以前,学者们的哲思,更多的是关于宇宙、生死、自然或则君臣之纲的讨论,对人性研究几乎没有过关注。人性话题的发端,可以说始于孔子,但孔子在论及人性论时,只提出了一个模糊的观点,即“人相近也,习相远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人性善还是性恶这个命题,更没有系统研究或形成学说。也正因为此,关于人性是什么引起了弟子们及后学的不同观点的讨论,虽说众说纷纭,但不乏一定的理论。

孔子在考量了弟子各人的秉性后,独将“书(《尚书》)”传与了漆雕开,漆雕开成为孔门研“书”、传“书”第一人。同时,也在人类文明上第一次对人性进行了客观命题诠释并首倡人性有善恶。他明确主张: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而言,人性有善、恶两面,正如天地有阴有阳、人有贵贱、水有清浊一样。扬善则为善,纵恶则为恶。人之性决定人之情, 人之情决定人之心, 心则主导人的德、 义等行为。漆雕开对人性的客观认知,最终形成了中国伦理学的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后学,尤其是先秦诸子百家。而孟子最先主张“性善论”,创造了儒家哲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认为人天生有 “善端”,人性之善象水自然往下流,就是自然向善。这种观点属于先验、唯心的,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和法国哲学家卢梭类似。而荀子则相反,认为人生来就是性恶的,人人都有欲望追求并好利,这就是性恶最直接的证明。由此,得出性恶是明显的,善则趋于伪的结论。荀子的门徒李斯、韩非子也是性恶说的彻底支持者,其中韩非子更甚之,由此而提倡用严刑峻法治民安国。荀子等“性恶论”观点,属先验的并更极端化,这与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等类似,甚至有类基督教的“原罪说”。

孔子另一弟子告子则主张无善无不善,认为人性向水流,环境决定流向,这就走向了机械论。

漆雕开人性论观点,得到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如宓子贱、公孙尼子、世硕的积极推广和弘扬。尤其战国初期人世硕,始终坚持人性“有善有恶” 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和“恶”两种自然属性,“善”和“恶”的分别只在于后天之“养”,养善性则善长,养恶性则恶长,后世之董仲舒、扬雄、王充甚韩愈等都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也由于此,不少当代哲学研究者都将世硕当成了中国人性论中“有善有恶论”的首创者,理由与出处是王充在《论衡》一书说过:“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 。世硕极大地发挥了漆雕开的人性论微言大义,功莫大焉。然而,将人性善恶兼有理论的倡立归于世硕,则是后人一种漫不经心的误读,因为王充的文章只是举说世硕持“有善有恶”观点,并没有说是他首倡或师承谁。而漆雕开是春秋时人,已明确提出人兼具善恶属性,这是一种客观的伦理哲学观;世硕是战国初人,只不过是漆雕开思想的继承发扬者而已。漆雕开虽然对人性论并没有专文的论述,他的人性论观点,只是散见于《漆雕子》十三篇之中,《漆雕子》这部著作也可能只是其后人及再传弟子合著而成,且东汉时已湮灭于世。尽管如此,并不影响其人性论研究在中国的首倡地位,不仅韩非子因其人性说而定为中国儒家八派之一,郭沫若也在其《十批判书》中漆雕开人性论学说的确定给予了高度肯定。

漆雕开述作:《漆雕子》十三篇

郭沫若《十批判书》

无独有偶,由漆雕开人性论引发的哲思大辨论,几乎同时也在古希腊同步进行着。古希腊三大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都有过深刻的探讨,他们也是师徒承继关系。苏格拉底在其后期,思辩虽然开始专注地转向人的道德,但仅是强调自我道德的完善,表现为趋善观念,尚末建立起明确的人性论学说;到柏拉图则提出了性善论,这与中国的孟子思想略同,但只是一种唯心学说;唯亚里士多德从理性分析出发,明确指出人性有善恶二重性,关键是人之选择的结果,这与漆雕开的善恶养为观高度接近。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其客观辩证的善恶兼具之人性论学说奠定了西方伦理学基础,所以被誉为西方伦理学之父。就时间而言,漆雕开早亚里士多德约一个半世纪,他倡说的人性善恶论,首开中国人性论争鸣之风,同样奠定了中国由人性论发展起来的伦理学基础;他不仅是中国唯物辩证人性论的首立者,而且是世界第一人。所以说,其在中国人性论方面的成就与影响,可与亚里士多德相比,谓之为“东方亚里士多德”是最恰当的比喻。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东西方伦理思想文明之初,亚里士多德与漆雕开两位哲人,都以理性分析法,通过从道与德二个方面对人性本质与共性作出了同样的分折,从而使中国的学术百家争鸣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共同的文化瑰宝。

漆雕开是江西漆氏的始祖,而江西则是江南漆氏的主要发源地,漆雕开也成为江西漆氏族人的永远的骄傲与荣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