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儿保科主要检查什么呢(孩子3岁以后,还要不要定期做儿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3 11:33:12    

孩子3岁以前,为了知道孩子的各项生长指标是否达到标准,很多家长会定期带娃去做儿童保健。但3岁以后,尤其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学校会有常规的体检,许多家长就不再带孩子去做儿保了。

那么,学校的常规体检能够替代儿保吗?3岁以后的孩子还没有必要再做儿保吗?如果要去做,又该检查哪些项目呢?

一、儿保主要检测什么?

所谓儿保,主要是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情况起到监测的作用。在我国,儿童保健对象是从胎儿至18岁的适龄人群,主要检测项目包括以下6项,分别是:

1. 询问基本情况:比如询问孩子的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发育情况等。

2. 体格测量:比如,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检查孩子的体征是否正常等。

3. 心理行为发育监测: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如检查孩子是否会翻身等。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孩子心理行为的发育情况。

4. 检查项目:比如验血常规,筛查听力和视力等。

5. 健康评价:儿保医生会根据上述情况,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比如看看娃是否存在营养过剩,或消化不良等情况。

6. 给予健康指导: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检测结果,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提供关于喂养方式、均衡饮食的指导,或如何预防意外伤害和疾病,等等。

二、3岁以上的孩子还需要做儿保吗?学校的常规体检能否替代?

儿保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时,容易受到营养、疾病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管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都极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定期做儿童保健,可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和疾病,并及早做到干预和治疗。

另外,医生会根据监测的情况,对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等给出相应的指导,以促进孩子全方面健康发展。

特别是对于预防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不仅对整个儿童时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降低了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而对于孩子入校的常规体检来说,它只是包括了基本的五官、肝功能、血常规等几项检查,并不能精准地监测到儿童成长发育的各项指数。

据我国0-6岁儿童健康管理要求:孩子要进行儿童保健13次,并将其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新生儿满月阶段(出生后满28天进行)、婴幼儿阶段(大概是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分别进行一次儿童保健)和学龄前阶段(每年各进行一次儿保)。

由此可见,3岁以上的孩子是必须做儿保的,且学校的常规体检不能替代儿保。

三、3岁以上的孩子儿保,要检查什么呢?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需要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检查。

1.3-5岁孩子健康管理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配合医生做一些细致的检查和交流,可以完成一些婴儿时期做不了的健康筛查,比如。

听力:孩子在4岁时,就能很好地分辨出不同的声音。此时儿科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不同频率的音调来为孩子进行彻底的听力检查。正常情况下,孩子平均1-2年就需要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视力:孩子4-5岁时,已经可以区分一定的方向,此时就可以配合医生进行正常的视力检查。

牙齿:据调查: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龋患率为34.5%。因此,孩子的口腔检查也是3岁后儿童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2. 6-12岁孩子健康管理的重点

针对这个时期的儿童,家长需要重点关注孩子的身高、视力情况和心理状况。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家长的溺爱程度的加剧,不少学龄儿童会有性早熟的倾向。这对孩子的最终身高,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性早熟比较隐匿,需要家长和医生特别关注。

3. 儿童心理问题筛查同样重要

无论是3-5岁的学龄期,还是6-12岁的学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筛查都是有必要的。

如多动症、影响孩子睡眠以及精神状态的焦虑障碍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产生危害,需要家长关注并及时筛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