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开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8:03:00    

5月26日,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在北京顺义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论坛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联合欧洲经济参议院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ADWM德国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学会、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共同发起,以“联合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国内外政府代表、专家教授、行业领袖、媒体代表等600余人参加。其中,近200名高层级政要、隐形冠军企业和行业机构代表从境外抵京参会,海外嘉宾规模较首届增长近一倍;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产投基金代表等400余人积极参与,50余家中德(欧)重点企业现场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本届论坛构建起中德(欧)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合作平台,企业、机构、园区、政府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流动、信息互通等领域深入对话交流,共同写下中德(欧)互利共赢新篇章。

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开幕。

智汇中欧 拓合作新程

开幕式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穆鹏,欧洲经济参议院执行主席、德国全球市场领导者(世界隐形冠军)峰会组委会主席瓦尔特·多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万茜,德国议会前副议长、德国联邦议院德中议会小组主席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龚宗元等中外领导嘉宾为论坛开幕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欧洲经济参议院副主席、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执行主席杨明,保加利亚能源部部长若琦罗·斯坦科沃,德国柏林市前市长米夏埃尔·穆勒,欧盟委员会前外交、贸易专员贝尼塔-费雷罗·瓦尔德纳,欧盟委员会前预算与行政事务专员约翰内斯·哈恩,摩尔多瓦农业部副部长安德里安·迪戈莱恩,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原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史明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吴红亮,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民强,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理事长潘锋,外交部欧洲司大使汤恒,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刘碧伟,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战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局长贾文勤,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周景晓,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主任李向英,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等中德(欧)政商界领导出席开幕式。

现场还汇聚了来自国家部委、北京市相关部门、顺义区政府领导;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塞浦路斯等驻华使领馆的有关领导;德(欧)政府部门、隐形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代表;德企驻华机构负责人;国内专精特新企业、科研院所、产投基金代表以及海内外媒体。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穆鹏致辞。

主旨演讲环节,德国柏林市前市长、德国联邦参议院前主席米夏埃尔·穆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保加利亚能源部部长若琦罗·斯坦科沃,欧盟委员会前外交、贸易专员贝尼塔-费雷罗·瓦尔德纳,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技术应用大学(海布隆)校长尼可·格拉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吴红亮,围绕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小企业跨国合作、友好城市合作、低碳经济生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话题进行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现场。

与会嘉宾表示,中国与德国、欧洲在产业链协同、科技创新等领域拥有互利共赢的广阔合作空间,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为中德(欧)携手互信,促进经济技术合作搭建交流渠道,进一步巩固提升2024年首届举办成果,实现中德(欧)共享发展新机遇、共拓增长新空间的良好互动。

产融合作 创共赢机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联合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发布《2025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开放合作报告》。该报告以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等国内对德对欧合作地区作为参考样板,探讨如何更好促进德(欧)隐形冠军企业在华发展,为中德(欧)地方政府建立对话机制、培育产业链群、实现双向赋能提供思路。

发布《2025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开放合作报告》。

为构建跨境金融与资本合作生态,完善“离岸研发+本地转化”协同机制,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速,德腾资本副总裁吴越,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岳鹏,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培龙,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金锡共同点亮“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金纽带’”,发布“建设产融信息库”、“提升外籍人员便利度”等六项行动内容。“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金纽带’行动”旨在搭建金融资本与产业需求对接平台,促进产融资源深度融合,助力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上,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中德智造基地、中德(欧)产业加速基地、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顺义园区首批三个协同案例亮相。

点亮“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金纽带’”。

欧洲经济参议院副主席、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执行主席杨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朱晟,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副区长侯颖共同为“北京顺义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会客厅”项目揭幕。“北京顺义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会客厅”旨在打造德(欧)隐形冠军企业来华发展“首发站”,依托德国全球市场领导者(世界隐形冠军)峰会资源,构建中德(欧)企业创新成果展示、对接、转化的产业服务平台,以常年性、常态化国际活动为支点,高效对接德(欧)本土企业等国际资源,持续推动企业互访交流与合作。

北京顺义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会客厅启动仪式。

链动创新 促开放发展

本届论坛全面提升举办形式,设置“1+5+N”多层次、多内容议程环节,在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外,举办5场专题活动,以及包括“相向而行 投资未来”外资企业闭门会、顺义区“人才领航 创享未来”人才专场、顺义区重点场景开放日、中外企业一对一洽谈等在内的N场配套活动,深度打造多个中德(欧)对话场景,立体展示北京市开放包容城市形象及顺义区国际化类海外环境,为中德(欧)政府、园区、机构、企业提供更多面对面交流机会,充分推动中德(欧)参会嘉宾交流互动。

其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对话活动——中德产业链创新融合圆桌会”,作为中德中小企业开放合作机制政企对话的重要活动,为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协同发展、开展务实合作开拓新路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荆琴副司长介绍促进外资发展相关政策,提振中德(欧)企业合作信心;“隐形力量,精细创新——中国专精特新对话世界隐形冠军专题活动”,为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和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互鉴发展经验提供交流平台;此外,“顺潮而动,智汇顺义——开放政策与准入举措解读专题活动”,向德(欧)企业推介开放政策,有力回应德(欧)外商落地“最后一公里”关切问题;论坛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等中德(欧)热点产业领域,分别举办“智驭未来,绿动出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活动”、“科技赋能,共享健康——医药健康产业专题活动”,开展细分产业领域深度对话。

论坛交流展示区

北京市依托“两区”建设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实施120余项突破性政策。同时,出台《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实施“全球服务伙伴计划”,不断提升服务外资、外企、外籍人才水平,为外资企业在京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顺义区是首都重点平原新城、国际交往重要门户,依托首都国际机场超级枢纽优势,集聚外资企业近千家,常住外籍人士近万名。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北京市牵头、顺义区具体实施建设的国内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对德、对欧合作园区,聚焦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主线,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120家,年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未来,顺义区将以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为窗口,以高水平开放为引擎,持续深化对德、对欧开放合作举措,为德(欧)企业在京、在顺发展打造更多应用对接场景,促进隐形冠军企业和国际机构进一步了解顺义、走进顺义、投资顺义,形成更多以开放促发展的生动案例。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