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西宁各公园绿地的花卉竞相绽放,尤其是丁香、杏花、海棠等春季花卉进入盛花期,吸引了大批市民走出家门,感受盎然春意。
自3月份以来,不少市民留意到今年西宁植物园、西宁动物园的“动作”真不少,或改造基础设施、或增设特色景观、或统一指示牌等,园子里的改造工作如火如荼。随着各类花卉相继进入盛花期,植物园新提升的景观、园林小品、局部改造效果等也逐渐呈现出来,这些游园新变化令人期待。
今年植物园有哪些新变化?将为市民营造哪些游园新体验?正在改造中的植物园能正常开放吗?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来到西宁植物园探访。
市民提问:
植物园正在做哪些提升改造?
连日来,西宁植物园里十分热闹,园林工作者忙着补植补种,工人们正在对园子里的改造项目进行收尾工作,从入园大门到沿途景区,一个个崭新的导向牌清晰明确,休息凳也被工作人员更换或重新刷漆。除了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更换改造外,今年西宁植物园还增加了不少新景致。
看到植物园今年有如此大的“动作”,市民纷纷提问,西宁植物园将有哪些新的提升改造?
部门回复:
启动提升行动实施多项改造
西宁植物园坐落在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前有古八景,今有新八景。2023年以来,植物园为创建集迁地保护、科学研究、资源利用、科普宣教、园林园艺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植物园,在原来西宁园林植物园基础上扩大范围,纳入动物园、“浦宁之珠”和部分绿化山地,形成集动植物为一体的“迁地保护”布局,在西宁众多公园中具有独特的游园体验和环境。
为了争取在“五一”前打造焕新的游园环境,今年3月份起,西宁植物园结合国家植物园的主要功能,依托现有资源优势,通过拆除老旧无功能价值的设施,维修改造服务设施、优化园区氛围、提升绿化种植内容和规模等,完善动植物观赏路线,综合提升园区服务设施水平,加强游客游览体验,凸显高原生物魅力,打造“雪豹之都、丁香之城”生物多样性保护西宁特色品牌。
据西宁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西宁植物园秉持“一区一景、多彩花开”的理念,充分结合园区地形特点和游客需求,精心规划打造了多个主题景观节点。其中,在高原明珠景区,通过拆除废旧电杆、绿地隔离围栏,维修步行通道路灯,粉饰廊亭、修补地砖等,多角度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在景区连续两年扩大丁香市花的种植范围和品种,打造国家植物园“丁香专类园”片区。在植物园片区,拆除专类园区的围栏,增加游客纳凉避暑休闲绿地,并建成“生态科普馆”“主入口广场”“卉草园”“西山春早”“三角绿地”“景观坡面”“二道渠木栈道”等特色区域。在动物园片区,建设科普场馆“2323生灵实验室”,维修动物场馆和旅游服务设施,多角度提升服务水平。
此外,西宁植物园在此次提升改造中,在花卉造景效果方面下大力气,通过精选墨西哥鼠尾草、蜀葵、千日红、超级凤仙、醉蝶花、大花飞燕草等30余种观赏花卉,运用色彩搭配与高低错落的设计手法,营造出视觉冲击力强、花期衔接有序的花海景观,充分展现高原魅力。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西宁植物园改造工作为局部改造提升,未实行封闭改造,全园正常对外开放。
记者探园:
20个专类园打造植物“大观园”
日前,记者来到西宁植物园,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提前探园感受植物园、动物园的新变化。
公园一入口就是植物园今年打造的第一个惊喜——“生态科普馆”,记者了解到,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生态科普馆是首次对外开放。该馆按照植物类别,分为三个区域,各区域植物类型各不相同,其中在青海难得一见的曼陀罗、南洋山、各种蕨科、棕榈等,将在该馆一一亮相。“五一”期间,科普馆还将开设兰花展。同时,该馆内打造的食虫植物缸也是一大特色,一个缩小版的雨林生物系统将带给游客全新的感受。走出生态科普馆,眼前是一大片草山花海景致,这个区域是将原废旧蓄水加压站拆除后建设的3000余平方米的草山草花,通过补植补种丁香、榆叶梅、云杉等乡土树种,打造山林、草地、草花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营造大片绿地草花漫山铺开的景致。随后,从“高原花卉园”指示牌起步,一直沿山而上,20个专类园中已建成的9个专类园一一呈现。包括松柏园、盆景园、中藏药植物园、蔷薇园、经济作物植物园等,令人期待的是,这些专类园将青海植物几乎囊括其中,以分类分区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公园的植物科普功能,实现了西宁植物园作为展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植物“博物馆”。
此外,西宁野生动物园也将有新的游园改造,其中将增设“宁萌”“凌小蛰”的卡通引导和打卡框,园内的明星动物场馆也进行了维修和装饰。同时,“2323高原生灵实验室”将在“五一”期间试运营,这里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化,为广大游客提供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平台,敬请期待。(记者 张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