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照金:革命老区焕发青春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7:47:00    

——习近平

青山环抱的照金镇发展日新月异(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扫一扫看精彩视频

我的心里话

照金村党支部书记 梁万营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照金镇考察,给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近年来,照金村的变化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家都说,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努力把村里的各项事情办好。(本报记者 王志辉整理)

本报记者 赵杨博 王志辉

铜川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青

耀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洋 赵博轩

春阳抚照,绿意涌动。

站在五星桥上,眺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只见纪念馆与高高耸立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相互映衬,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纪念馆前,一群白鸽张开翅膀,向着青山飞去。

照金,一片英雄的土地,一部红色的传奇。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考察。他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在照金村考察时,他希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团结一心,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殷殷关切,拳拳深情。

十年来,老区人民将总书记的关怀嘱托化作砥砺奋进的力量,弘扬照金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盘活用好红色资源,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春日的薛家寨景区,岩壁被绿意点染,山风掠过,迎春花迎风摇摆。

“‘红军四寨’曾是红军的兵工厂、医院和被服厂。寨内的物品大多已被搬走,留下的土墙和土炕无声诉说着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3月29日,站在建于岩壁间的“红军四寨”,景区负责人刘小良进行讲解。

薛家寨景区内游人如织。西安游客石庆玲携家人来此开启一场初心之旅。

“4个寨洞肯定挡不住寒风冷雨。很难想象红军战士是靠着多么顽强的意志支撑下来的,更何况当时还有伤员住在这里。”石庆玲说,“看完电视剧《西北岁月》后,我们更向往这片热土,便来追寻先辈奋斗的足迹。”

照金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峥嵘岁月。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革命薪火,光芒永存。照金精神感召着当代人踏上这片热土,读一部立体的革命史诗,感受信仰的磅礴力量。

“革命先辈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才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年轻一代更应该多接受红色教育,铭记历史,激发斗志,向着光明与希望奔跑!”石庆玲说。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一群身穿红军服的小学生簇拥着讲解员田昕,听“投豆选举”的故事。

“小朋友们,大家选班长是怎么选的?”

“我知道,每个人在纸条上写好名字,然后交给老师统计。”一名小学生举手回答。

“可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人不识字,怎么办呢?这时就用到了这个大碗,用豆子代表选票……”田昕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学生们沉浸其中。

近年来,红色研学游火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迎来了不少小观众。田昕告诉记者:“相较于成年人,小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程度不高。要在他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注重情感共鸣尤为重要。”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每一名讲解员都有自己的讲解稿,常讲常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宣教科副科长李姣介绍:“我们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定期走访革命先辈后代,推动口述历史收集整理工作,让讲解员对风云激荡的革命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断丰富讲解内容,讲好红色故事。”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对照金镇照金村党支部书记梁万营来说,小时候爷爷讲的革命故事已化作他为村民干实事的不竭动力。

梁万营的爷爷是老红军。“爷爷常说,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初衷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梁万营说,作为照金村的“领头羊”,自己深感重任在肩。

“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事,要立刻去解决。如果群众生活有困难,那就是我的工作没干好。”梁万营时常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红色资源是精神富矿,也是发展支点。

以红色旅游、冰雪经济等为牵引,照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地域特色打造社区工厂,以多元化举措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加快释放发展动能。

今年38岁的黎红书是照金圣源小区社区工厂的一名员工。2011年从四川嫁到照金村以来,她见证了山乡巨变。

“我嫁到照金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泥泞的山路。过年走亲戚得翻好几座山。”工作间隙,黎红书笑着说。一旁的箩筐内,已经做好的衣服码放整齐。

“那都是老黄历了。如今,照金文旅产业火了,小镇越来越漂亮。我家搬进了干净美丽的小区,添置了新车。”黎红书有着“川妹子”的直爽,“娃上小学,我除了照顾他们外,还能到社区工厂打工赚点钱,生活很安逸。”

今天的照金山乡,满目新绿,动能澎湃。“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一刻也不能耽搁!我要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上继续下功夫。”梁万营说。

红色文旅小镇的“青春密码”

4年前,刘永辞去了西安的工作,回到家乡照金,成了薛家寨景区的一名售票员。

“我回来本是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没想到发现许多童年玩伴都回来了。”刘永说,“当我问朋友们从事的工作时,更感意外——带货主播、咖啡师、短视频创作者,这些在我印象中只会出现在大城市的职业,在照金也有。留下来,何乐而不为呢?”

曾经,照金条件较差。许多年轻人坦言,一心想离开这里,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如今,回照金创业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昔日眼中落后的家乡已成为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国红色旅游名镇。

老区人民懂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在家乡工作也能有美好的未来。

“文旅新业态改变着这座红色文旅小镇的面貌。”刘小良说,“以前,一到晚上,到处黑漆漆的,基本没啥活动。如今,不少年轻人来景区研学、度假,照金的夜晚亮了、热闹了。”

把红色文化资源用好,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结合,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激活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增进人民福祉。

近年来,照金景区管委会秉持“红色教育引领、产业项目强基、文旅生态赋能、老区百姓富裕”的发展理念,累计投资7.2亿元,不断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红色教育、冰雪经济特色产品,增加户外露营、休闲康养、商贸服务等新业态、新场景,推动红色资源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崖畔咖啡馆飘出缕缕咖啡香;街边的文创店里,游客挑选着有红色历史元素的文创产品,把照金故事带回家;滑雪场上,冰雪运动爱好者在专业的雪道上感受速度与激情……新业态、新场景,为革命老区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

“今年春节假期,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47%。”溪山胜境景区负责人马超欣喜地说,“不少游客发布相关话题的短视频,带火了景区。”

客流量增长,景区有自己的“流量密码”。

溪山胜境景区所在地是范宽《溪山行旅图》取景地。溪山胜境景区挖掘资源,打造艺术化、个性化的国潮场景,推出“冰封玫瑰”“冰封悟空”等特色创意打卡地,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碰撞融合。同时,在互联网上触达目标消费者,引导游客沉浸式打卡、分享,撬动更大流量。

在照金镇田峪村,村民朱保民是景区的安保人员,闲时化身博主。

“平时拍一拍溪山胜境景区的景色,没想到在抖音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朱保民乐呵呵地说。

整座红色文旅小镇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大景区。与朱保民一样,许多员工自发成为文化的传播者、美景美食的宣传者。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事业,源于他们深爱家乡的情怀。

照金整合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延伸产业链条,走好产业振兴“共富路”,已累计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3500余人。2024年,照金接待游客194万人次,综合收入5.74亿元。

照金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琦表示:“我们将大力弘扬照金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加大项目建设、旧址保护、生态修复工作力度,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让老区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登上国际舞台的“百灵鸟”

3月26日,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音乐教室里,一群“百灵鸟”摇晃着脑袋,跟着钢琴节奏,轻声哼唱。

过去,在照金,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孩子从未接触过艺术教育。该做些什么改变现状呢?

“教孩子们唱歌是不错的选择。音乐是帮助孩子们打开艺术世界的一扇窗。”校长郑东东认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2019年,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成立了小红星合唱团。如今,合唱团有30多名小小“百灵鸟”。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必须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郑东东说:“合唱团每周都会排练经典红色歌曲,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也让他们汲取力量,激发爱国热情。”

音乐,带孩子们跨越山海。小红星合唱团的声音,被世界聆听。

提起去年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合唱团领唱刘诗函仍心潮澎湃。2024年7月15日,小红星合唱团的孩子们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用稚嫩的声音唱响《太阳出来喜洋洋》,台下掌声雷动。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赴一场世界级的音乐盛宴。

刘诗函回忆:“在北京演出的地方很大,登台前我很紧张,不过唱起来我就不紧张了。现场有很多人为我们鼓掌加油。”

“加入合唱团以后,你有什么变化吗?”记者问。

“我自信了,敢说话了。很多事情只要敢做,就会发现没那么难。”阳光下,刘诗函的笑脸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我想继续站在舞台上,把家乡的红色故事唱给更多人听!”

一开始,合唱团的一些孩子腼腆、内敛,说话声音很小,更别提上台表演了。现在,走在校园里,孩子们会大方地向老师问好。音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孩子们。

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曾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支持。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一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唱出了老区人民的心声。

过去,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现在,走读的学生每天有校车接送,家里离学校远的学生可以住进干净明亮的宿舍。合唱、足球、舞蹈、跆拳道、计算机等社团活动丰富多样,每个孩子都能跟着专业老师学“一技之长”。

“加入社团后,娃开朗健谈了,还把学到的知识和我们分享。感谢老师的付出,希望特长社团一直办下去。”学生家长曾荣娟说。

201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希望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照金牢记嘱托,以红色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我们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将红色资源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孩子们在照金这座大课堂中耳濡目染,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格外珍惜感恩。”郑东东说。

今年2月,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来了一名“00后”音乐老师。他叫耿豪谦,音乐表演专业毕业。

“很多年前,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里,我看到很多双这样的眼睛。”耿豪谦说,“我希望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童声嘹亮,教学楼上“托起明天的太阳”7个红色大字,在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