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场乡村普法“接力赛”,人人争当普法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0:13:00    

近段时间,一场场普法活动在化州合江镇掀起全民学法热潮。自3月30日化州市启动2025年“巾帼普法乡村行”宣传活动以来,合江镇以“巾帼接力+N”的创新模式,在各村(社区)组建巾帼普法队,让一块流动的“广东妇女十四大精神”标识牌、一条醒目的“巾帼普法乡村行”横幅变为“接力棒”,将法治春风吹向乡野沃土。

流动的课堂

丈夫私自卖地,妻子如何用《土地承包法》维权?在九仕坡村,巾帼普法队员正在农家书屋用方言演绎一出普法情景剧。

台下村民时而哄笑,时而拍掌叫好。“如果我家地被占了,找谁说理去?”一位村民忍不住发问,引来讨论声一片。

九仕坡村巾帼普法队正在农家书屋用方言演绎情景剧。

这是主办方乐见的场景。以往的普法活动,少有群众主动参与互动,因为本来也“听不懂”。改变源于合江镇推出的“流动课堂”。

据介绍,针对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参差、法律术语难懂的特点,各村(社区)巾帼普法队通过方言讲解、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接地气的方式,宣讲广东省妇女十四大精神,以及婚姻法、土地法、继承法等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就农村常见的矛盾纠纷,提供具体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法。

塘口村巾帼普法队在文化广场上进行法治案例分析讲解。

据统计,32场特色普法活动中,情景互动式教学占比超六成,村民现场咨询量从首场的11人次跃升至近期单场破百。

接力的力量

起初,巾帼普法队成员仅有妇联执委,她们走村串户,但力量有限。随着“巾帼接力+N”模式的深入实践,越来越多的镇直部门工作人员、学校老师、退休干部、热心村民加入普法队伍。他们或成为普法志愿者,或提供场地、物资支持,或协助组织活动,形成了“人人都是普法员,处处都是普法点”的良好局面。

北岸咀村巾帼普法队在陈伯家庭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北岸咀村的陈伯是一名退休教师,得知普法队缺少活动场地,二话不说打开自家大门,将宽敞的院子变成普法小广场。每到普法日,院子里便坐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

在陈伯的带动下,周围的邻居也纷纷效仿,有的提供茶水,有的帮忙维持秩序,小小的普法活动渐渐成了村里的大事。

大鹏村巾帼普法队走进小学把法律知识融入日常教学。

更令人欣喜的是,“N”的力量持续延伸。在学校,老师将法律知识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村庄,村民自发组织普及法律知识给邻里……据了解,合江镇这场持续大半个月的普法“接力赛”,已实现24个村(社区)全覆盖,培育“法律明白人”超5000名,其中超七成是主动报名的普通村民。

意识的觉醒

“朱主席,下个月能不能来我们村加一场?”箩竹化村村民小组长陈阿姨的电话,让村妇联主席朱赖娟既意外又感动。此前,箩竹化村是出名的“法律冷感村”,如今却成了主动“点单”普法内容的积极分子。

箩竹化村巾帼普法队受邀到农户家举办“龙眼树下的法律课”。

转变源于一场成功的调解。村民周姨因儿媳的彩礼纠纷险些闹上法庭,巾帼普法队员引用《民法典》中婚姻财产条款,促成双方和解。周姨很是感慨:“过去调解矛盾靠‘讲人情’,现在乡亲们开口就是‘民法典第几条’,风气大不一样!”此后,她不仅自己学,还拉着邻居组建了学法互助小组。

松架村村民主动邀请巾帼普法队担任“法治夜校”讲师。

据测算,普法行动开展以来,合江镇农村家事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2%,诉讼案件同比下降34%。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黄莹

【作者】 杨建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