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长宁教育再次按下“加速键”——日前,长宁教育数字基座2.0正式升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依托长宁数字基座近年来的数据积累,构建贯穿教、研、育、学全场景的智能体。
一方面,引入“智能应用创编平台”,满足教师个性化智能体研创需求。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引入“高中数学问题链智能体”;在教研上引入星火实录和数据分析助手智能体,不仅为课堂教学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更为教师精准育人提供数据支撑;在育人场景引入美育智评,看懂学生的创作表达,并进行鼓励式反馈,引导学生大胆创作、自信分享;在学业资源场景引入资源检索智能体,教师通过自然语言检索,精准备课、出题组卷、同课异构教研、自主学习等场景资源随手可得,从“人找资源”转变为“资源懂人”。目前长宁教育数字基座2.0的升级已完成内部测试,初步上线。
在教学上引入的“高中数学问题链智能体”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携手包括长宁区在内的多地优秀数学教师共同研发。在研发过程中,长宁区依托数字基座的数据,由长宁区4位骨干教师指导全市39名教师开展研究攻关,提供了145份具有育人性、科学性、创新性等鲜明特征的高质量教学设计,其中21份被收录为优秀案例,并且纳入“基于智能教师大模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库”,为项目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智能体应用贯穿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辅导等多个场景。在备课环节,智能体可自动生成包含核心问题、子问题在内的完整教学框架,并提供配套的多模态教学资源,大幅提升备课效率。在教学实施阶段,智能体实时分析数据,为教师提供精准的学情反馈和教学调整建议,助力实现个性化教学。在课后辅导环节,智能体为不同的学生匹配不同层级的作业,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次数字基座升级是长宁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实践,长宁区将坚持整区推进“标准化+个性化”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构建智能化教育新生态,赋能“活力教育”焕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