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杨昌芹:“竹”梦传承 “编”织幸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0:28:00    

赤水河畔,竹海摇曳。微风拂过杨昌芹的脸庞,阵阵竹香弥散在空气中。身后,炊烟袅袅,极竹堂竹编基地隐匿在几棵大树下。竹编工作室里暖黄色的灯光打在一个又一个精美的竹编工艺品上,数十名员工围坐在一起,一条条竹丝在他们手中“舞动”,大家有说有笑,时而交流竹编技巧,时而说几句笑话。

杨昌芹是全国人大代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赤水竹编”传承人、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带领当地村民把300多种竹类、面积逾132.8万亩的竹林变成了“绿色宝库”和“生态银行”。

“认定了的事 我就会坚持到底”

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杨昌芹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竹编工作中。竹编,这个贯穿她18年职业生涯热爱的事业,给她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1990年出生于印江自治县的杨昌芹,从小就喜欢手工艺品,在印江民族职业学校读幼师专业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印江经贸局到校园招收特别培训班,由政府资助前往赤水学习竹编工艺。杨昌芹不顾家人和学校的劝留,报名与9名同学乘车10多个小时前往赤水,跟随赤水市大同镇孔滩桥竹编工艺师陈文兰学习。

在学习的半年期间,杨昌芹对竹编工艺有了最直接的认识,也越来越爱上这门手艺。半年时间一晃而过,回到家,杨昌芹开始自己做竹编。

“她每天就知道在那里编啊编,一刻也不停,我们都劝她去干幼师,有个固定的工作多好,可她就是不听。”母亲张易平对女儿的执着很不理解。

竹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从握刀姿势到握刀力度,从选竹削竹片到削竹片,每一项工艺步骤杨昌芹学得仔细,学得扎实。“刚学习时,由于把握刀的力度不准,轻了削不下,重了割到手,甚至边做工边流血都是常有的事。”杨昌芹说,“但是只要是我认定的事,我就会坚持到底。别人花1天时间,我就花10天时间,直到成功为止!”

学习竹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对于杨昌芹来说却也是幸福的:“学竹编,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要把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做。”

对竹编艺术的天赋加之后天的努力,很快杨昌芹就掌握了一个个复杂的竹编技巧要领,成为赤水市竹编工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2012年5月,杨昌芹注册成立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立赤水竹编工坊,开展竹编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加工,兼顾文化旅游商品销售,将竹编技艺发扬光大,开启风雨兼程、波澜壮阔的创业新路。

“只有发展 才能更好地传承”

赤水市大同镇极竹堂竹编产学研基地展示厅,竹编花瓶、竹编包、竹编首饰等产品摆放整齐,货品琳琅满目。抬头望去,传统竹编制成形态各异的灯罩被暖色灯光照得通透,温暖的灯光透过竹篾间隙打在墙上,这些竹编灯罩有灯笼状、草帽状、飞碟状……设计简约大方,精致有内涵,配上暖色的灯光,颇具韵味。

2019年,杨昌芹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成立集加工生产、学徒培训、产品研发等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基地不仅与民族村177户570人脱贫户达成“利益联结”,还带动周边3000名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40余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杨昌芹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和影响更多人发展和传承竹编技艺。”

传承竹编技艺,造福一方百姓。作为一名竹编传承人,乡亲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杨昌芹说,这是她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年她也一直在为之努力。

褪去农耕色彩的竹编,在杨昌芹的巧手下,焕发出更加灵动的生活气息。“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杨昌芹直言,传统编织技艺也要结合现代审美,传统作品要在创新中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针对赤水竹编缺乏文化创意和包装设计的瓶颈问题,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与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竹编产品创新设计研发,大幅提升了赤水竹编产品的设计水平、制作水平。”杨昌芹提到,经过多年努力,公司推出了“极竹堂”“杨昌芹”等竹编品牌,推出了竹编水杯、竹编首饰、竹编系列服饰、竹编包、竹编灯饰、竹编画等100余种产品,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赤水竹编既是产业,也是文化。我们不仅要做产业,更要做文化。让赤水竹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融合,用竹编文化引领竹编市场,用竹编市场来养活竹编文化。”对于发展方向,杨昌芹直言“融合”是关键。

为此,杨昌芹不断在做好品牌、打响品牌上下功夫。她不遗余力开拓市场,走进大企业推介产品,让客户体验竹编工艺品的魅力,优秀的产品品质,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织,赢得市场青睐。她先后与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签订订单。

思路一变天地宽,她携带精心编织的竹编工艺品,多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三亚文博会等大型展会,产品频繁亮相,品牌知名度逐渐凸显。

在杨昌芹的带领下,目前,公司拥有34项注册商标、12项发明专利。竹编产品不仅深得国内各地消费者的喜爱,还远销美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

“不管订单多大,我们对产品的要求从不含糊,公司严把质量关,7天内无条件退货换货,每位员工都有一个编号,依据编号进行质量监测。”杨昌芹坚持不懈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让赤水竹编享誉海内外。

2018年,杨昌芹当选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首次参加全国两会,她手捧用竹编装扮的工艺水杯走上“代表通道”,讲述竹编手艺发展的故事,竹编技艺走进人们的视野。

随着竹编工艺品发展,她立足赤水市的旅游资源和竹产业优势,在“吃竹”“用竹”“赏竹”“玩竹”下足功夫,开发竹编工艺体验项目,打造研学旅游路线,开展“竹文化旅游季”等民俗节庆活动。2024年,竹编产学研基地、竹编展示中心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游客感受了竹生活、爱上竹文化,把赤水的竹产品带回家。

对于未来的发展,杨昌芹表示将继续扎实深入推动赤水竹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竹编新品、精品,推动赤水竹编与教育、旅游、农业融合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同时,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的合作,让赤水竹编走出贵州、走出国门,成为讲述中国传统故事的一张靓丽名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编辑 钟明秀

二审 梁圣

三审 刘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