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天,不到两个月时间,这是一场极限改造:
召开8次专题会和现场调研,抽调技术、制造系统1000多名骨干及80多家供应商组成专项攻坚团队,新制、翻新、修复部件5300余项,总工期比同类旅游列车改造平均周期缩短了 100 余天。
57天,一列型号为“25G”的普速列车最终变身为承载齐鲁文化的“移动展厅”,变为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舒适出行于一体的新型交旅融合产品——“好客山东•齐鲁1号”。
4月8日,它静静停靠在中国铁路济南局济南车辆段,省政府新闻办正在车厢内举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情况”的新闻发布会。这是它的首次公开亮相。
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独家揭秘这列特色旅游列车的改造之旅。

惠民:依托绿皮普速车改造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正式官宣择期开行。这趟列车将串联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
此前的2月16日,一列绿色普速列车驶进中车四方,“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改造项目的大幕已悄然拉开。
为什么要在一列绿皮普速列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对此,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这趟旅游列车是依托现有正常运转的普通客车(绿皮火车)和铁路环线,以低廉的票价、丰富优惠的文旅产品以及一站式“好客”服务,打造最惠民、最具吸引力的“文旅+交通”业态,把闲置的陈旧绿皮火车利用起来,推动旅游列车到列车旅游、旅客到游客、铁路运输工具到移动化场景化旅游目的地的转化。
列车改造动议后,山东铁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卫中表示,铁投集团作为旅游列车改造出资单位,将积极履行国企责任,配合省文旅厅、国铁济南局集团、中车四方等单位,联合山东重工、恒丰银行、中泰证券等车体广告赞助企业,共同做好列车改造提升工作。

挑战:36名中层干部、100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专项攻坚团队
中车四方高级主任设计师郭小峰介绍,列车一共15节车厢,其中4节要变身2节休闲娱乐车和 2 节餐车,其余车厢也要翻新外观、升级内饰。
“工期短、任务重、标准高,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四方首席技师李文龙回忆,刚接到改造任务时,团队成员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有机会打造山东文旅新名片,忐忑的是时间紧、标准高,要针对铁路旅游需求对这趟列车实施适老化与舒适化升级,改造难度大。
旅游列车和传统铁路运输列车有所不同,不仅要载人,还要全方位满足游客的文旅体验。为了平衡两者需求,项目团队开展了深入调研。但难题远不止于此,15节车厢分7种车型,几乎一节一个样,而整个改造时间只有2个月。
为打造精品,中车四方与省文旅厅、国铁集团济南局、山东铁投集团紧密协作,先后召开8次专题会,并进行现场调研。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利军带领36名中层干部、1000多名技术技能骨干组成“好客山东•齐鲁1号”专项攻坚团队,80多家供应商主要负责人联合参与。同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排产,实施“包车责任制”,挂图作战。
以郭小峰为代表的中车四方设计团队严格把控设计细节,以李文龙领衔的高技能人才团队组成攻坚小组。项目团队24小时轮班作业,采取“多线并行、资源整合”的方式,对车辆设施改造、油漆涂装、装饰贴膜、家具制作等重要改造项点同步推进,设计、工艺、质量、施工等多线交叉作业。

特色:融入高铁动车组理念,打造成“行走的齐鲁文化”展示平台
在设计阶段,各方密切沟通,反复打磨方案,最终确定了“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设计理念。
列车以打造“标杆”为目标,融入高铁动车组设计理念和标准,进行适老化设计,升级文旅服务功能,融入齐鲁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山东特色,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列车。
4月2日,记者在中车四方施工现场看到,列车外观采用“岱青海蓝”蓝紫色和“时代华彩”玫红色为主色调,暗合“守正创新”精神内核,七色谱渐变飘带勾勒黄河奔涌形态,车厢内部处处可见“好客山东”定制主题元素,让列车在铁轨上尽显独特魅力。
内饰设计上,也同样引入动车组现代设计元素,提升档次与舒适度。新设动车组样式的LED照明灯,全车外挂式窗帘升级为内隐藏式回弹窗帘,全列换装动车风格的盥洗室,包间拉门、餐厅吧台、餐桌椅、端部圆头等设施全面升级,车内全方位采用动车组现代内饰工艺,旅客界面焕然一新。
针对老年群体在通行操作方面的障碍,列车还进行了适老化设计,突出安全与便利。车厢走廊、端部等区域设置统一直径的扶手,方便老年人抓扶。卧铺包厢爬梯进行防滑处理,保障上下床安全。卧铺、硬座及走廊、端部连接处等区域铺设防滑地毯,减少磕碰摔伤风险。卫生间部分蹲便器改为坐便器,并配置扶手。
还有诸多亮点体现在多功能(休闲娱乐)车厢和餐车上。
山东铁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宪东介绍,休闲娱乐车厢在内饰上按照新中式风格改造,铺设实木地板,配置实木屏风、桌椅,营造现代自然、温馨舒适的车厢空间。在服务功能上,设置吧台、茶室、棋牌室、休闲区、儿童游乐区、情侣卡座、观景区等多种功能区,可满足亲子游、情侣游、银发游等人群的旅游需求。
为给旅客营造更加舒适的就餐环境,2辆餐车在设计上同样别具匠心。周宪东告诉记者,其中1辆是全新布局的特色美食餐车。桌椅由原来的“固定式”改为“活动式”,LED 灯光营造温馨氛围,电子屏展示齐鲁山水画卷。另外1辆怀旧餐车则复刻绿皮车经典布局,在保留时代记忆的同时,重点对服务设施进行升级焕新,并铺设新的实木地板。

匠心:一盏灯要优化十多次,只为让旅客更舒服
为给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中车四方设计团队将卧铺车厢包间和走廊由原来的荧光照明改为动车组式样的全新LED照明灯。为了达到最佳照明效果,郭小峰和团队反复优化方案细节,前后经过十多次优化,才敲定最终方案。新的LED照明灯更加柔和不刺眼。不只是照明灯,全车100多项内饰件都经历了反复优化的过程,以保障列车品质
改造过程中,还有很多难题接踵而至。卫生间蹲便器改坐便器,需重新改造车体,解决水电通行和漏水问题;卧铺车厢窗帘更换,要解决空间冲突和异响难题......项目团队都凭借智慧和经验一一攻克。
在多功能车厢顶板装配中,需要提高精度,实现尺寸一致、严丝合缝。“以车辆内装为例,像这节车厢有 12 块顶板、11 条接缝,要兼顾装配可靠性和美观度,难度非常大。”李文龙说,整个车辆的施工标准都对标高速动车组的最高标准,致力于将“好客山东•齐鲁1号”打造成山东省的精品旅游列车。
在有限的车厢空间内完成“一车一城”的复杂内饰安装,团队也想出了巧妙办法。在餐车吧台及厨房大走廊处设置广告框及壁画,在多功能车及其他车墙板设置宣传框,方便后续加装,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实现了文化展示功能。

蜕变:变身车轮上的“齐鲁文化客厅”,尽览山东风光
经过升级改造,这列型号为“25G”的普速列车完成了华丽蜕变。
从车头至车尾,按照车厢型号和功能,依次为1-5为硬卧车厢(1号车厢为宿营车),6-7为软卧车厢,8-9为休闲车厢,10是特色美食车厢,11是怀旧美食车厢,12-14是硬座车厢,15是发电车。车厢按照“一车一城”主题布局,各地文旅元素依次体现:2-11号车厢分别为日照、淄博、枣庄、济南、青岛、临沂、济宁、潍坊、威海、烟台,12-14车厢依次为泰安、德州、东营、聊城、滨州、菏泽。“几乎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改造,新车外表更美观、内饰更现代、乘坐更舒适、服务功能更多样。”中车四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记者发稿前,仅剩下部分内饰、卧具、椅套等需正式开车前装配到位。
4月4日,经过57天的日夜奋战,“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驶出青岛,奔赴济南。
据统计,项目团队仅用57天,就高标准完成列车设计改造任务。其间,新制部件46类1600余项,现车翻新部件38类2800多项,现车修复部件18类 900多项,使列车焕然一新。整个设计、工艺、制造的总周期,比同类旅游列车改造平均周期缩短了100余天。
如今,这已不再是一列普通的火车,而是一座穿梭于齐鲁大地的“文化展馆”,一个等待游客开启惊喜的“文旅盲盒”。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将在动静相宜、快慢有序的穿行中,书写一幅立体鲜活的文旅山东新画卷。
(大众新闻记者 万兵兵 陈景郁 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