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刘芝艳:用专业托起生命的重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21:00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橙橙 郴州报道

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在白色长廊里回荡,呼吸机的节奏与时间赛跑,在这里,每一秒都是生命的博弈,每一次决策都承载着千钧重量——面对病痛与死亡,她以专业与仁心为盾,以智慧与勇气为剑,在生死边缘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她不仅治愈疾病,更抚慰心灵;不仅延长生命,更守护生命的质量,成为值得信赖的生命“守护人”。

刘芝艳,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急危重感染MDT首席专家,身兼湖南省重症救治体系建设与管理分会理事,湖南省休克委员会委员,郴州市复苏质量控制中心委员,郴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等学术要职,并主持完成市级临床科研项目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擅长各类急救操作技术及各种急危重症的临床救治。

专业立身,筑重症救治堡垒

从医30年,坚守重症医学科16载,有人问她“为什么选择重症医学科?”刘芝艳说:“在抢救病人过程当中,特别是把生命垂危的病人抢救回来以后,心中总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也就是这种情结,一直驱动着我坚持往前走。”

2009年,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筹建重症医学科之际,刘芝艳作为高层次医疗人才被引进到该科室。她先后奔赴广州、珠海、长沙等国内三甲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国家及省级重症医学专业知识新进展培训班。她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新知识,将先进治疗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等钻研、吃透,并思考如何赋能科室建设。

“我知道重症医学科是直面死亡的战场,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活着走出去。”2018年,刘芝艳担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手握救治的“方向盘”,她深感这背后责任重大。ICU的工作需要医生、护士熟练配合,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和潜在风险,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只有锻造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战队”,才能在与“死神”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她带领科室每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培训、技术实操;坚持“引进来”和“送出去”,积极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每年选送人员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参加各类高级培训、学术交流,同时,深入基层进行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危重症疾病诊治能力及服务能力。

多年的发展,科室从开科时的5名医生、9名护士和7张床位,到如今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8名、储备人员26人和28张床位;可常规熟练开展体外膜肺循环(ECMO)技术、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机械通气操作、血液净化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床旁重症超声……在重症救治的战场上,ICU团队为患者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堡垒,而一面面锦旗,正是患者对他/她们以仁心仁术守护生命,用精湛医术创造奇迹的见证。

日夜坚守,护生命分秒曙光

重症感染、多器官衰竭、严重创伤……面对这些危重症患者,ICU团队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用专业和坚守为生命争取更多希望。

一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腹胀腹痛、呼吸衰竭伴有休克被紧急送至医院抢救。经查,患者胰腺坏死、全身炎症、脓毒性休克反应,被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非常凶险,转入ICU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反复,并伴有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让治疗难度加大,家属也一度失去治疗信心。

急性重症胰腺炎常常涉及全身多个脏器损伤,死亡率高达10%-30%以上,临床救治难度大。面对这种情况,医护团队全力以赴,多次组织MDT会诊,为患者精准定制“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开展抗感染治疗、并发症预防、精准液体管理及阶梯式营养支持。经过数日精心救治,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后康复出院。

“患者不是因为‘无可救药’才送来ICU的,而是会诊之后觉得可以‘再争取一线生机’,虽然结果不一定会尽如人意,但对于家属和医生来说,只有拼尽全力才没有遗憾。”刘芝艳感慨地说。

多年来,ICU团队始终坚守在生命的最前线,成功救治了多例命悬一线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包括失血性休克伴多脏器损伤、创伤性血气胸合并肺挫伤等复杂病例;经过24天昼夜不停的精心治疗,将一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伴脓毒症休克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挽回;更让无数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消化道大出血伴严重感染等危重症患者重获新生。在这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具体而真实。

仁心护航,传希望温暖微光

在ICU,救治既需要专业技术的硬实力,更离不开人文关怀的软温度,医护人员不仅要筑牢生命的防线,更要成为患者暗夜中的星光、家属焦虑时的港湾。

儿童小雨(化名)玩耍时不慎将布条自缚,造成呼吸停止并发心脏停搏、神志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团队立即为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虽然心率恢复正常,但仍处于昏迷,同时出现呼吸衰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症状,情况不容乐观。

在患儿病情最焦灼的阶段,医护团队始终与家属保持沟通,每天定时说明治疗进展。当家属因焦虑反复询问时,医护人员总会多耐心解答,诊室外的谈话角见证过无数次的眉头紧锁到如释重负。这种专业守护与温暖支持的交织,最终让年轻的生命重燃生机。

孩子的病情让家属情绪几近崩溃,面对患者家属的种种疑问与担忧,刘芝艳每日查房后都会额外留出时间,积极与家属保持沟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复杂指标,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病情变化,共同构建战胜病痛的信心。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小雨很快脱险,转至普通病房进行康复,不久后便出院了。

周一早晨查房时,患者家属将一面印着“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送给刘芝艳及医护团队说:“多亏了你们的专业救治,孩子才能挺过来。”

ICU收治的多为重症卧床患者,常需连接多种生命支持设备。在陌生医疗环境中,缺乏家属陪伴易引发患者恐惧、无助等消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查房时,只要患者神志清楚,刘芝艳会和大家拉家常,每日里的问候、操作时的解释、交流中的鼓励,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让ICU病房不只有冰冷的机器声和刺耳的报警声,还有充满温暖的关怀和温情的呵护。

“这里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希望的起点。即使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刘芝艳将继续和团队并肩奋战危重症“主战场”,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用专业与温暖守护患者生命安康,全力以赴,永不放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