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白银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1:22:00    

原标题: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白银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暮春时节,行走在会宁县祖厉河畔,新修复的河岸线蜿蜒如带,曾经裸露的砂石地披上新绿。这份生机背后,是白银市检察机关以“五小专项”公益诉讼行动为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画卷上挥洒的法治笔墨。

今年以来,白银市检察院累计督促清理固体废弃物18余万吨,恢复受损生态区域1200余亩,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交出一份公益诉讼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

精准施策 守护一河碧水‌

“以前祖厉河滥采滥挖现象十分普遍,现在河道平了,耕地回来了,检察官办了件实在事!”会宁县河畔镇村民指着复垦的农田感慨。

白银市检察机关紧扣“一县一策”,在市级部署“美丽白银建设”和“服务保障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建设”专项基础上,5个县区量身定制“五小专项”。靖远县挂牌成立黄河保护检察官办公室,12处无证取水点在诉前检察建议推动下实现“疏堵结合”,既规范取水许可,又保障万亩农田灌溉;平川区针对工矿企业扎堆特点,剑指机动车维修行业废机油污染,通过类案监督拧紧生态安全阀;会宁县则向祖厉河非法采砂“亮剑”,清退非法采砂点,让290亩河道耕地重现生机。‌

在景泰县与内蒙古交界的荒漠化治理现场,检察干警正与相邻地区同行联合踏勘。

白银市检察机关创新“检察建议+专项整治”组合拳。针对黄河无证取水、非法占用河道等“老大难”问题,既发建议书“治标”,更推动建立取水许可动态监管机制“治本”;面对黄河、祖厉河上下游治理碎片化难题,各县区检察院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联合督办4起跨县域案件,让“各管一段”变为“全域共治”。

数据显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86公里。

协同共治 绘就生态同心圆‌

翻开白银市检察机关与市水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黄河白银段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工作办法》,其中联席会议、联合督查等多项制度织密保护网。“过去我们单线作战,现在检察监督成了生态治理的‘催化剂’。”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指着黄河岸线整治台账说。

如今在白银,生态保护正从“独角戏”转向“大合唱”。景泰县与蒙宁两地检察机关共筑荒漠化防线,平川区建立危险废物处置闭环机制,白银区携手兰州等相关市州探索黄河干流污染联防联治,真正实现“办一案、治一片、惠一方”。

白银市检察机关以“五小专项”为抓手,靶向施治黄河流域固废管控、岸线修复等生态痛点,通过跨区域协作机制打破治理壁垒,将检察监督嵌入生态修复全链条,形成“专项突破—制度供给—长效管护”的治理闭环,为白银市黄河生态保护提供了兼具精准性与系统性的基层法治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