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万年薪系列010:从游戏小编到知名IP副总裁,35+的她如今在头部AI公司跨界造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9:35:00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大部分百万年薪背后,总有红利加持。

虽然百万年薪如今已成为无数公众号在标题中拿来调侃的标签,但须承认并不容易做到。每个百万年薪故事的背后,都有大量的红利在助推。地区、行业、导师、职业、个人天赋……我们认为这些维度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的胜算。

年薪多少不代表衡量成功与幸福的唯一标准,我们既不想教大家“厚黑学”,也不想写“幸存者偏差”的故事。这个系列,将会带你挖掘每位年薪百万的受访者在关键之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创想,愿我们能从中看见,红利潮水的方向。

一只机器猫能够成为人类小孩的好朋友,是1970年日本漫画家藤本弘的剧情设计。做有生命力的AI角色,是陈小翼2025年的职业目标。

从国内头部游戏大厂到知名影视公司,到加入知名IP一路晋升为副总裁,如今又投身AI视频领域——做自己热爱的事,给陈小翼带来了正循环。喜欢游戏,她就围绕游戏写文章、做视频,在玩家的认可与喜爱中取得成就感;爱看综艺,她就去喜欢的节目里做综艺后期;喜欢某个知名IP,就去加入该IP团队,用自己的创意让这个IP让更多人熟知;对AI创作感兴趣,就第一时间投身AI浪潮中,用自己积累的审美和经验来参与这场盛会。

在如今人人自称“牛马”,用玩笑消解现实痛苦的时代,陈小翼非典型的职业路径,看上去更像一个童话。当然,INFP性格的她,在过去的工作中也并不是总能事事如意。但多数时候,陈小翼很难记住工作中的遗憾。或许是因为心怀热爱,她自带治愈的能量场。

在一次内容制作的分享会上,我见到了陈小翼。她戴着金属边框的眼镜,在舞台上讲话时声音很轻,语速不疾不徐,视线偶尔和台下的人交汇。在她分享里,有最先进的AI视频技术,也有让她坚持AI视频创作的初心:那是一个用AI生成的特效场景,已经接近电影大片效果。

当人们惊讶于她从文化行业来到到AI创作的一线时,她对于自己的跨界选择这样评价:“做管理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做内容更单纯一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容易觉得累。”

初入职场,选择优先尝试喜欢的事情 ╱ 01

顺势而为,选择加入网红IP团队 ╱ 02

选择在一家公司十年深耕,成为六边形战士 ╱ 03

新技术浪潮袭来,短暂休息后选择再度跨界 ╱ 04

尾声 ╱ 05

初入职场,选择优先尝试喜欢的事情

年龄:18~20|年薪:1万~2万

陈小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

学生时代的陈小翼可谓“随心所欲”。高中时她不是尖子生,却在同年级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假期时,她喜欢和游戏中的好友聊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高三上学期,陈小翼决定尝试考取艺术类专业。她通过将自己做的《疯狂兔子》的周边展示给考官老师,换得了心仪专业的一纸通知书——要知道,整个高中,因为忙于学业,陈小翼都从未有机会经过艺术机构培训。

由于一直把时间放在自己喜欢的游戏、影视上,“佛系”的陈小翼在大学期间一直都是中游水平。“高中的时候要忙着高考,喜欢很久的游戏只能搁置,考上大学了自然要把游戏时间补回来。”大学的前两年,陈小翼都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游戏的海洋。

《飞飞》 [1] 是她最喜欢的游戏。她自打初中暑假就开始玩这个游戏,不仅在游戏中付出时间,还坚持在游戏论坛中发表游戏视频,分享玩家游戏中的故事。

凭着自己独特的游戏见解,陈小翼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拿到了第一张“游戏行业通行证”——

某天下午,陈小翼在游戏论坛里意外看到,一家游戏大厂在招游戏编辑的实习生。

考虑到游戏大厂也有类似《飞飞》的游戏品类,或许需要对这类游戏熟悉和了解的创作者——因为极具个人风格的游戏视频和文章,陈小翼曾受官方邀约,时不时会给《飞飞》做一些创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投递了简历,并附上了自己发布的这些作品。

简历很快就收到了回复,陈小翼也如愿进入了游戏大厂实习。

然而,六个月的实习让她发现:“游戏编辑”可能并非一项让她能够坚持长期从事的事业。

游戏频道工作内容与预期有差异。和想象中探讨游戏自身内容和玩法不同,工作中实际更多在采访行业大佬、写宏观层面的严肃行业报道。她还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游戏从业者不是在琢磨怎么做好游戏,而是在追逐流量:代言人、漂亮的coser、游戏销售额、产品噱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后来,频道人员变动,师傅调离北京——大三的陈小翼也在实习期结束后不再续约。

更令她遗憾的是,同一年,网游《飞飞》改版,游戏老玩家纷纷离开,陈小翼也和游戏中的朋友们彼此告别,离开了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乌托邦。

[1]《飞飞》:《飞飞》(FlyForFun)是 韩国GalaLab 开发,在中国大陆地区由网易发行的一款以飞行为特色的MMORPG游戏。部分玩家认为《飞飞》是“治愈版的《魔兽世界》”。

红利点评:

陈小翼在2009年选择加入全国前三的互联网游戏大厂,无疑是抓住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期。2009年,中国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游戏产业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当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居世界前列。陈小翼选择加入顶尖游戏公司,不仅顺应了时代趋势,还站在了行业前沿,享受到了互联网红利带来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广阔前景。

顺势而为,选择加入网红IP团队

年龄:21~22|年薪:2万~3.6万

陈小翼就读的大学风格是“实践为先”。早在她读书的时候,“大二大三提前实习”就已成校园常态。在这样的环境里,陈小翼只让自己休整了一个月,便又加入了知名影视公司的后期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电视娱乐节目的包装,以及颁奖晚会、电影预告片等宣发类物料的制作。

在这个男女比例10:1的部门里,情绪压力与工作强度形成双重挑战。周围的前辈们倒是都很愿意提携自己,但也因为他们都是技能满分的“大佬”,陈小翼在这个缺乏同龄、同性别、同水平的朋友的地方感到孤独——每个人都非常厉害,大家几乎都把全部的时间投入了工作。

所谓“痛并快乐着”,实习结束后,陈小翼有深刻感受到自己后期技术的提升。“有种小菜鸟被大佬带飞的感觉。如果在学校时能力只有4分,那么实习之后,我的后期水平能够提升到6分。

这样的成长,也为陈小翼和自己最喜欢的某卡通形象IP产生交集埋下了伏笔。

一切开始于周围人对该IP的喜爱。当时这个IP角色已成为一种年轻人的社交符号,不仅妹妹喜欢,游戏中的朋友也会用其相关表情包。潜移默化中,陈小翼也爱上了这个可爱的IP。

当时,韩国二代女团WonderGirls的《Nobody》一路火到中国,很多IP形象也推出了模仿这首歌舞蹈动作的表情包。在妹妹的建议下:“如果把我们喜欢的这个IP的表情包剪成一支MV,一定很有意思。”作为给妹妹的礼物,陈小翼连夜创作。

让陈小翼始料未及的是,该视频一经上传至贴吧,就收获了不错的反响,陈小翼借助作品联系上了IP的官方团队,她被正式邀约为IP团队的编外人员。不仅如此,她们把这支视频上传到土豆网,还收获了上百万浏览和众多网友的好评。

与游戏大厂和影视公司的两段实习并行,她每隔一到两个月参与一次IP的集中制作。

那时的IP公司,还是位于北京三环写字楼里的一支小团队。这个由几个年轻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发展尚属于初期阶段——为了陈小翼的未来考虑,团队创始人当时说:“不建议马上入(正)职”。

虽然被“劝退”,但陈小翼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爱这个IP,也见证过粉丝对其的喜爱。在一次北京西单大悦城的签售会上,热情的读者一直从五楼排队到地下一层。抛开大伙目前看上去刚刚起步的现状,从长远来看,团队全都是和她一样热爱这个IP的人,公司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陈小翼反倒成为了最不在意当下的那个人。她愿意“为爱发电”,也从不考虑“做IP不赚钱怎么办”——当时的实习工资每个月有1500元,平时接接学长学姐外包的工作,生活费完全够用——她可以用副业来养梦想。

这种日子持续了近两年。2011年毕业季,作为同学中的“另类”,陈小翼没有参与校招,也暂时没有读研深造的考虑。她不去影视公司,不去电视台,不去互联网公司,而是选择正式成为这个小团队的一员。

红利点评:

陈小翼借网络媒体时代红利,用影视公司剪辑技巧制作IP视频,获观众弹幕、评论即时喜爱的正反馈,还赢得参与IP制作机会。这种反馈的即时性、互动性与传统媒体间接反馈不同,尽显网络媒体优势,她也借此找到适合的工作方向,为长期创作动力奠基。

选择在一家公司十年深耕,成为六边形战士

年龄:22~32|年薪:2万~60万

在IP团队的日子,陈小翼一路从基础员工做到了副总裁,也经历了动画制作到设计、产品孵化、游戏和展览等多领域发展。

升职的序章始于一款联名卡牌产品。

公司刚接到这项关键的联名合作任务时,还在担任后期制片的陈小翼接下了这个充满未知的挑战。合作方是知名游戏《三国杀》,她从开始研究卡牌游戏的设计,结合多年的游戏经验,她把IP形象巧妙的融入游戏卡牌设计之中,带领团队与合作的画手一起打造出市场爆款。

凭借这次出色表现,陈小翼从单纯的后期制片角色,成为“X部门” (公司新开辟的业务线,专门做产品孵化)的负责人,开始从0开始组建新团队。陈小翼很高兴,这意味着她正从“只管事”迈向“既管事又管人”的新阶段。起初,这只是一个三人小团队,后来随着业务不断扩大,陈小翼直接或间接管理的人员上翻了十倍。

2014年到2016年间,她独立孵化产品,参与筹备了该IP的独立展览,做IP的玩具产品线……始终在创作一线的她,将每一个难题都视为有趣的挑战,用心守护着这个受人喜爱的形象,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她的宝贵经验。

虽然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在对自己有着诸多提携的老领导离开两年后,陈小翼突然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除了创作之外,她不得不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管理工作上——在带领团队获得了多个行业奖项的认可后,成绩突出的她晋升为VP,主管内容与设计。

在外人看来,升职带来的是大好机遇。但在陈小翼看来,原本有老领导作为缓冲,许多事务无需过多操心,而如今,她却不得不直面那些超出年轻的自己管理能力范畴的工作。

这一时期,她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现长期从事新业务孵化,让她对文化行业有了广泛涉猎,却也使她难以在某个领域深耕。在她看来,自己在动画制作、产品设计等细分领域,与那些专精人才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她的优势,实际上是能够用自己的行业视野和审美,来贴近品牌以及消费者的心理来思考。

2019年,公司被收购,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管理模式更加集团化、正规化。三年后,陈小翼离开了这家留下了十年青春记忆的公司,以顾问角色继续陪伴IP成长。

即便是现在,陈小翼回忆起与老同事们一起,为自己喜欢的IP并肩作战的日子,仍会热泪盈眶。

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三里屯的IP首展,连续七天的搭建期里,有一次她与工人一起布景到凌晨三点,直到白天人来人往的太古里露出安静一面。当测试灯光在广场上亮起,角色的卡通轮廓在玻璃幕墙上投射出温暖的光晕,而她站在自己喜欢的IP面前,身旁并肩的是创造IP生命的原作者——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幸福和值得的。

正是因为这些宝贵的、难以复制的经历——陈小翼明明可以凭借十年大热IP的工作经验,攀登更高山峰,但在考虑入职其她相关公司时,她却想要歇歇。

“我想要把完整的爱都留给它。”

红利点评:

陈小翼在面对新业务时展现出的勇气和能力,正是她抓住时代红利的关键。她不仅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迅速拿下新业务,更是在成为负责人后,始终坚守在内容创作一线,亲自参与新业务的孵化。这种基于内容本身的尝试,不仅让她收获了更多技能,还为她带来了职业晋升的机会。

新技术浪潮袭来,短暂休息后选择再度跨界

年龄:32~36|年薪:100万+

2021年离开IP公司的那一刻,陈小翼惊觉自己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年。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曾经毫无知觉的生理感官,好像突然复苏了,它们大声喧嚣着,告诉陈小翼应该歇一歇。

犹豫不决的时刻,未竞的学业拯救了她——2017年,陈小翼考取Top2学校的艺术管理硕士,课程已经学习完成,但因为工作原因和拖延症,她一直没有写毕业论文——陈小翼决定GAP一段时间,拾起论文的写作。

开题报告前十天,陈小翼在小红书刷到艺术家Simon蒙胜宇用AI作画时,童年被迫中断的绘画梦想忽然苏醒,她立刻敏锐捕捉到了技术革新背后的机遇。

“看到AI能作画的瞬间,小时候的梦想被唤醒了。”童年的陈小翼爱画画,但是以画画为职业却不是传统中国家庭的第一选择。陈小翼想,“没能坚持画画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当我看到能用AI画画,真是太惊喜了!”她赶忙联系导师,分享自己的发现之后,她提出了修改选题的想法。导师对此表示支持。

不仅希望做好AI这个选题,陈小翼也希望今后能从事AI相关的工作。为了看看自己在这个行业能够做到什么样,她珍惜自己过去的积累,也想要自己试一试。

陈小翼找到了国内最早从事AI艺术创作研究的社群,和大家一起研究新的技术。对她来说,第一次通过自己复现代码,用AI画出来“apple”的心情,是任何事物都难以比拟的。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陈小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队,参与了许多场AI比赛。希望从中提升自己对AI技术的掌握,也在跨界的初期,积累了更多年轻创业者的人脉。

2023年6月,陈小翼第一次参加黑客松 [2] 比赛。这段经历可谓紧张又刺激,她带领着一支非科班团队,在3天内完成了6个模型的训练和Presentation。最终,这支非科班团队用行业审美+工程能力的差异点斩获了三等奖,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收获了这份宝贵的荣誉。

作为最早一批接触AI创作的人,陈小翼在2023年做了很多尝试。她首先加入互动影视头部企业,担任“AI+游戏制作人”。接着,她没有放弃通过比赛历练技术,在剩下的半年中,她参与了多场由AI公司、知名媒体,行业机构等主办的黑客松赛事,将参与赛事的范围从模型训练领域拓展到应用创新,屡获佳绩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众散落在行业各个AI头部公司的朋友们。

2024年初,陈小翼受邀加入AI动画实验室。她和团队筹备制作的AI动画短片在电影节崭露头角,获得了最佳影片的认可。

那段时间,她在为AI公司所做的showcase中,藏入了一点独属于“内容人”的浪漫:“我做了一只AI小狗,特意邀请了前公司IP的御用配音师来配音。”

这是她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迎接。

[2] 黑客松:编程马拉松(英语:hackathon,又译为黑客松),又称黑客日(hackday)、黑客节(hackfest)或编程节(codefest),是一个流传于黑客(hacker)当中的新词汇。编程马拉松是一种活动。在该活动当中,电脑程序员以及其她与软件发展相关的人员,如图形设计师、界面设计师与项目经理,相聚在一起,以紧密合作的形式去进行某项软件项目。

红利点评:

陈小翼抓住AI浪潮红利,凭借优秀的审美、后期制作能力和在文化行业积累的经验,成为AI视频创作领域早期参与者,产出高质量作品。她通过参赛与不同人才合作,拓展人脉并延伸技术经验,深入研究AI技术也让其在创作中更具竞争力。这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契合AI视频生成技术发展趋势,为其未来发展奠基。

尾声

有两本书对陈小翼的职业选择影响很大。

《小王子》为她带来人生中对于童话的初印象。后来,她喜欢上IP,做AI创作,自己心中也一直有一块地方,留给治愈人心的童话。

而“格子里的夜晚”书写的《数字生命》则让她看到了AI的可能性——AI在逐步实现各种功能,最终渗透教育、民生和军事医疗等各个领域,助力主角收获了携手一生的挚友和伟大的商业成就。“小时候看的时候觉得科幻又中二,现在慢慢的感觉预言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主角与觉醒后具有自主意识的AI,最后形成类似“哆啦A梦与大雄”般的伙伴关系。

那我是不是可以亲手做出一个“哆啦A梦”?给大家带来像游戏一样好玩,又像生活一般真实的体验?陈小翼这样想。

如今,要通过AI实现这件事,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我们有了一个新的使命,要把技术更好的带给创作者们。”陈小翼明白,要想变革,唯有深度参与。她加入了头部的AI公司,既是AI产品的一线使用者,又是创造者——令人动容的是,当时一起参加比赛的队友们,大多也选择了继续与AI行业一起成长。

很有缘分的是,她很久以前在游戏大厂的实习,就是在如今办公室大厦斜对角的位置。可惜,当初那家游戏大厂早已搬走。

兜兜转转十五年,陈小翼又回到了这个地方。站在窗边,我们可以从大楼的招牌窥见商业场上的潮起潮落。一波互联网浪潮过去,曾经的超级公司们也搬离了一批。大楼几经易主,招牌变了又变,如今更多的AI公司占领了这篇土地。

结束拜访离开前,我问陈小翼,她所期待的“哆啦A梦”真的能成真吗?“一定能够实现的,只是早晚的问题。”那副干净的眼镜背后,她目光坚定纯粹。

撰文 |田密

编辑 |陈桐

排版 | 段春燕

封面图 | Warren Umoh (Unsplash)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欢迎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职升机AI,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

关注+星标

让你不再错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