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头雁”领航返乡路,沃土托起振兴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7:57:00    

“郭老板,今年你家蔬菜基地又大丰收啦,真让人羡慕啊!”这是石硐镇木杉村村民遇到郭老板经常说的一句话。

郭建国,是贵州省息烽县石硐镇木杉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为寻求致富路,郭建国常年在外做小本蔬菜批发生意,几年下来,收益只够维持日常家用,这种小本生意距离实现自己的致富目标还太远。偶然的机会,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发现周边有不少人搞起了种植业,有的还办起了自己的农产品公司。各种产业百花齐放,把田野装扮得五彩缤纷,这给他带来了灵感。

图为石硐镇木杉村大棚蔬菜育苗现场。何胜良 摄

早些年,郭建国的蔬菜批发生意主要靠收购“二手货”货源,走的是“中间商”,赚的是差价,利润也不高,还有因存放时间较长而变质的风险。2024年,回到家乡的他发现本村的烟叶漂浮育盘闲置着,通过咨询了解到这些育苗盘要半年以后才开始启用。

“老乡,你们这套烟苗漂浮育苗技术可以培育菜秧吗?我想搞一个种植基地,需要培育大量的蔬菜幼苗。”他和育苗技术员聊了起来。“只要有种子,有技术,当然是可以培育的,如果算好时间差,闲置期间,可以提供其它蔬菜类秧苗的培育。”育苗技术员的介绍点醒“梦中人”,让他决定自己发展一个种植基地,生产各种蔬菜进行批发,这不但能保证菜品的新鲜度,降低批发价格,还能实现从工厂到消费者的直达模式。2024年7月,郭建国流转了上百亩土地,采取就近招工,按月结算工资的方式,开启了带领村民一起致富之路。

创业初期,郭建国想尽办法筹齐了启动资金,并且还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各种种植栽培技术培训,向技术员和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不断学习和实践。

石硐镇是典型的旱作农业镇,优质的气候和土质,以及地理环境,不仅适合烟叶的生长,也适宜种植各种食用蔬菜。近年来,通过多方不断的努力,政府投资建设的4000余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已初步成型,大量秧苗都以外购为主,经营规模逐步扩大,为邻乡近里的老百姓就近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回乡的郭建国,把握时机,利用好当地资源,在地方合作社的协作下,抓住烟叶生产的“时间差”,把烟叶育苗的大棚漂浮育苗技术运用到蔬菜幼苗的培育上,2024年,成功培育各类蔬菜幼苗3000余盘、480000余株,育苗投入资金1.5万余元,解决了菜秧外购的问题。

2024年秋季,流转了150余亩土地种植蔬菜,一亩地实现净利润600元左右,投资种植150亩,实现净利润9万余元。他满怀着丰收的喜悦与笔者交流:“这比我走‘二手货’批发强多了,同时,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前来务工,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在‘家门口’ 就能够就业,实现‘双赢’模式。”

图为石硐镇木杉村郭建国蔬菜基地现场。何胜良 摄

在木杉村,郭建国一下火起来了,前来参观漂浮育苗技术和种植基地的人络绎不绝,大家没想到烟叶漂浮育苗技术还能培育各种蔬菜秧苗,而且就近就能拿到移栽幼苗,大大提升了大田移栽的便利性和成活率,这让每年闲置的大棚有了更大的利用价值,终于又“活起来了”。

2025年6月,又到了种植的季节,郭建国尝到了创业的“甜果”,再次流转200余亩土地,开始了大棚“漂浮育苗”。据他介绍,2025年,准备种植蔬菜2-3季,固定人工可以达到20余人,每季可以发放人工工资19万余元,前来务工的村民一年可以拿到好几万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好多了,既照顾了家,又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补贴家用。

目前,息烽烟叶生产片区共有三个漂浮育苗基地,面积18800平方米,如果农闲期间合理利用,用于菜秧幼苗培育,可以提供更多蔬菜基地大田移栽,为地方蔬菜种植大户提供更多便利,大大缓解幼苗外购问题。

两年来,郭建国找准烟叶生产的时间点,有效利用漂浮育苗技术的优势,成功培育了自己的秧苗,解决了当地蔬菜秧苗长期外购的难题。相信不久的将来,郭建国的种植基地一定会走向规模化、工厂化,为乡村振兴打造新成果。

(苏杭|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