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汇金公司同时发声,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央汇金公司明确了自己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表示,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2025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股市”写入总体要求,并提及“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平准基金”作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在市场中一直呼声较高。中央汇金公司明确自身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引发广泛关注,有分析指出,参考境外经验,平准基金合适规模一般为股市总市值2%-6%,适合我国股市的平准基金规模或在2万亿至6万亿之间。
央行承诺给钱
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恐慌情绪再次加剧,4月7日,资本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A股跌幅明显。当日盘中,中央汇金公司率先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并表示已再次增持ETF,未来将继续增持。
4月8日,中央汇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自2008年以来,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积极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中央汇金公司称,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其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融资综合改革深入推进,A股上市企业质量稳步提升,代表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上市企业占比持续提升,A股核心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总体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
“继续发挥好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有效平抑市场异常波动,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中央汇金公司强调,下一步,中央汇金公司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
对于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资金来源,中央汇金公司介绍称,一是资产实力雄厚,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中央汇金公司经营稳健,资产负债表健康;二是现金流充足稳定,中央汇金公司每年获得稳定的现金分红,可动用的自有资金规模较大;三是融资渠道畅通高效。经多年发展,中央汇金公司已建立起覆盖短中长期限、成熟稳定的市场融资渠道,还可获得人民银行流动性支持。
引人关注的是,央行在4月8日同步发声,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国内“平准基金”规模有望达数万亿
2025年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股市”写入总体要求。资本市场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基本延续了前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2025年1月23日证监会发布会的提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战略性力量储备”,除了现有的国家队救市资金、“救机构”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外,或指向危急时刻直接“救市场”的股市平准基金。
记者注意到,一直以来,以中央汇金公司等大资金为主的“国家队”,被看作是呵护市场的中坚力量。此前,中央汇金公司已多次在重要时刻出手,如在2015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2023年10月全球通胀与美联储加息,2024年2月市场遭遇流动性危机等多个情境下,中央汇金公司通过增持四大国有行或买入ETF等平抑市场非理性波动,但这是中央汇金公司首次明确承担“类平准基金”职能。
同时,央行明确承诺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引发市场对中央汇金下场扫货规模的猜想。罗志认为,平准基金规模过小,无法起到提振信心、托底止跌的效果;规模过大,则会加大资金运行成本及退出难度。
罗志恒分析称,从境外经验看,平准基金一般会设置一个资金使用上限,市值规模在2%-6%之间。我国沪深北合计市值约100万亿元,适合我国的股市平准基金资金规模在2万亿元至6万亿元之间。
日前,随着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披露完毕,中央汇金(包括中央汇金投资和中央汇金资产等)持有ETF投资情况也逐渐浮出水面。从基金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可以看出,2024年年报中央汇金对ETF的配置规模已达到1.05万亿元,涵盖48只ETF,合计持仓份额高达3716亿份,其中以沪深300ETF、上证50ETF、中证1000ETF等宽基ETF为主。
另一方面,罗志恒提醒,平准基金实施短期对市场有效,但长期仍取决于基本面。以韩国为例,1990年5月设立股市稳定基金后,股市仅短暂反弹,6月开始继续下跌,主要是当时韩国处在滞胀期。而2003年再度推出平准基金时,其效果明显好于1990年。主要原因是韩国政府在设立平准基金的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扩张性政策,促使经济增速筑底回升。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