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严防“柑橘癌症” 打赢柑橘木虱阻击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1:21:00    

6月12日,奉节县长江两岸种满了脐橙。

6月12日,奉节县工作人员正操作无人机施药防虫。

6月12日,奉节县的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监控害虫的设备。

6月12日,奉节县农户正在查看柑橘园病虫害防治情况。

核心提示

眼下正值柑橘生长的关键时期,对于柑橘危害最大的,是柑橘木虱这一虫害。

柑橘木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是柑橘黄龙病(被称作“柑橘癌症”)的主要传播媒介,而柑橘一旦患上黄龙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柑橘是重庆第一大水果,常年种植面积有380余万亩,是我市百万果农,尤其是脱贫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去年底,柑橘木虱首次迁飞入渝,引起主管部门、农技专家和种植户的高度警惕。市种子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重庆19个区县累计发生柑橘木虱面积达20833.28亩,防控态势尤为严峻。

如何阻击柑橘木虱的侵袭?近日,记者深入重庆柑橘木虱发生面积最大的奉节县相关乡镇进行了调查、采访。

盛夏时节,见脐橙树抽出嫩绿的夏梢,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冯树林心里明白,“敌军”将很快发起第三次进攻。

起飞,升空,一群“敌军”顺着长江(奉节段)两岸的山谷、河谷肆意迁飞,一旦发现合适的目标点,就准备大举进攻。

驭风而动的“敌军”,是以柑橘木虱为主的昆虫大军。它们静待数月后,终于等来了合适的进攻时机。面对“敌情”,冯树林神色凝重——已有乡镇报告,发现了柑橘木虱的踪迹,如果不立即打响第三次阻击战,就会给当地脐橙产业造成惨重损失。

千钧一发之际,一场柑橘木虱阻击战再次打响。

接战

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面对来势汹汹的柑橘木虱大军,无人机植保战队率先“迎战”。打开机翼、启动开关……在一阵轰鸣声中,无人机腾空而起,顷刻间,薄雾状的药剂从空中洒向柑橘园。

“相比前两次,这次遭突袭的乡镇虽扩大到了11个,但我们还是击退了柑橘木虱的进攻,控制住了局面。”看到果树下残留的“敌军”尸体,冯树林眉头舒展。

而在此前半年里,当地农技人员和果农已打赢了两次柑橘木虱阻击战。

去年12月,全国柑橘年会在奉节召开。其间,广西一名专家到当地永乐街道陈家社区居委会的柑橘园考察,突然,一片嫩芽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惊讶地发现,一只约3毫米大的昆虫蜷缩在里面,“这不是柑橘木虱吗?”

于是,他将这一发现反映给了冯树林——柑橘木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是被称作“柑橘癌症”的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旦发现有木虱携带黄龙病菌,当地的柑橘产业就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

情况紧急,冯树林立即将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当晚他就找到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所长王雪峰、奉节县植保站站长田君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商量组建防控技术专家组、制定防控方案等应对措施。

“首先要尽快对种植柑橘的乡镇进行虫害排查;其次立即选送柑橘木虱样品送检……”第二天一大早,脐橙发展中心将样品送到了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检测,庆幸的是,这些柑橘木虱并未携带黄龙病菌。得知消息后,冯树林顿时松了一口气。

经过一周的摸排,奉节永乐、安坪、甲高、康平等6个乡镇(街道),均零星发现了柑橘木虱的踪迹。

12月底,奉节县委、县政府召开视频会,专题研究部署柑橘木虱的科学防控工作,同时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调拨1000万元资金,全力打好柑橘木虱阻击战。

动员

增强果农防控意识

要打赢柑橘木虱阻击战,当地26个乡镇的7.2万户,30多万名果农应该是主力军,但让人意外的是,很多果农对这种虫害不以为然,果农张贤红就是其中之一。

56岁的张贤红是永乐街道陈家社区一组的果农,高中毕业后,他子承父业,种了6亩多脐橙。由于果园邻近长江,光热水充足,加上他勤于管理,种出来的脐橙品质不错,一年有7万多元收入。

去年12月底的一天,为了动员果农一起来防控柑橘木虱,在专家的指导下,陈家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榆善奎,召集大家开了一场主题为科学防控柑橘木虱的院坝会。

听专家讲了10多分钟柑橘木虱的知识后,台下有些果农就坐不住了。“虫虫儿也没几只,何必小题大做?”“麻烦得很,耽误我摘脐橙、卖脐橙!”张贤红不耐烦地说道。

见开院坝会效果不好,榆善奎只好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一次,榆善奎抱着一叠宣传单朝张贤红家走去。张贤红远远看到他到来,便连忙关上大门,装作不在家。见门外没动静了,张贤红打开了门,不料榆善奎还坐在院坝的中间。而且他还喊来村干部,帮张贤红采摘脐橙,原本需要摘一天的脐橙,结果半天就摘完了。榆善奎的真诚最终打动了张贤红,张贤红开始主动了解柑橘木虱的防控知识。

同时张贤红站出来主动为果农讲解柑橘木虱的危害。“别看它个头小,数量不多,但它要传播黄龙病,这可是柑橘癌症啊!有些地方就是因为没把它当回事,结果虫害控制不住,只能大面积砍树!”经过张贤红的宣讲,周边果农也逐渐意识到柑橘木虱的危害。

“杀敌”

两轮阻击战歼灭大量柑橘木虱

就在榆善奎等人向果农宣讲增强柑橘木虱防控意识时,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廷山、奉节永乐街道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栋兵则忙着进行虫害的药物试验。

“重庆过去从未发生过柑橘木虱,市面上虽然有很多虫害防治药物,但用于防治柑橘木虱的效果并不好!”姚廷山说,出于这些考虑,他们只好自己搞药物试验,找出适合当地的药物。

结合奉节冬季低温的特征,和减少农残的要求,姚廷山和团队成员,借鉴其他地方的用药经验,调制了7组药物。在冯树林的推荐下,李栋兵等人则具体负责这些药物的田间药效试验。

经过筛选,陈家社区的6亩脐橙园成为了药物试验基地。农技人员将果园划为7等份,他们在脐橙树下铺上白色薄膜,开始药物试验。

在飞手的操作下,7台无人机载着配好的不同药物,腾空而起。10多分钟后,无人机便完成了果树的植保工作。48小时之后,农技人员根据杀虫量、成本、农残等参考标准,最终保留了三组药物,并向果农推广使用。

“经过去年12月和今年3月两轮集中消杀,大量的柑橘木虱得以成功歼灭,这表明我们的药物试验是可行的。”姚廷山说,但这并不意味着药物试验就可以停止了,相反,他们还必须针对春夏秋冬气候的差异,继续试验不同的药物。

为了满足第三轮的消杀需求,前不久,姚廷山和团队已配好了三组药物,正等待冯树林挑选新的果园,进行新一轮试验。

围歼

从果园四周向中心进行消杀

柑橘木虱是一种迁飞性昆虫,虽然一分钟只能飞行100—200米,但驭风能力极强,有了风的助力,可日行数十公里。因此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消杀方式,就很可能出现漏网之“敌”。

为了防止柑橘木虱逃窜,农技人员结合柑橘木虱飞行距离短,以及奉节多是山地果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用无人机把柑橘木虱从四周往中心赶的消杀方式。

6月12日上午11时许,李栋兵与飞手李杰,来到永乐街道永乐村开展灭虫工作,他们将提前兑好的药水倒入无人机药箱后,4台无人机伴随机翼的快速旋转,腾空而起,穿梭在1000亩柑橘林的上空,来回作业。

李栋兵解释,为了把柑橘木虱从四周往中心赶,他们以柑橘防治边沿为起点,向外扩散100—200米进行喷药,从而形成一道屏障,阻隔其迁飞通道。然后逐步向中间收缩战线,直到完成全部消杀。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果园安装了害虫远程智能监测系统,布设了粘虫板。通过这套“组合拳”,截至目前,奉节11个乡镇累计防控面积达72825.2亩,其中经防控后未再发生面积为2940亩,成功阻止了柑橘木虱的第三次进攻。

相关新闻>>

重庆柑橘木虱病害保持在可控范围

市植保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重庆19个区县累计发生柑橘木虱面积达20833.28亩,累计防控面积119690.4亩,通过科学部署、周密防控,目前虫害仍保持在可控范围。

此次柑橘木虱发生共新增5个区县,较6月16日新增2072.2亩,其中果园新增2064.2亩、花卉市场新增8亩,累计防控面积新增8403.9亩次。

“通过药剂防控后,有8503.25亩发生柑橘木虱的区域未再发现。”市植保站相关负责人说,这说明当前的防控体系、措施是可行的,尽管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防控的态势是可控的,未出现大面积集中暴发的情况。

“重庆作为黄龙病无疫区,防控经验不足,在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九成多,且散户果农居多的情况下,取得阶段性胜利实属不易。”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自去年底发现柑橘木虱后,我市高度重视虫害的防控工作,第一时间科学部署全面打响柑橘木虱阻击战。

重庆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林业局、重庆海关、西南大学、市交通运输委等相关市级部门以及高校、市属国企参与的重庆市柑橘木虱(黄龙病)防控专项工作机制。

同时,整合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粮油处、市植保站、市农技总站和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重庆海关等技术力量,成立4个技术指导组,分片包干指导全市区县,并与防控专家组形成“1+1+4”技术指导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户的防控体系。

下一步,重庆将利用大数据赋能,做好虫害的智慧防控、监测、研判分析等工作,发动广大群众做好柑橘木虱的群防群控,全面打赢这场阻击战。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图片均由记者尹诗语摄/视觉重庆

原标题:严防“柑橘癌症” 打赢柑橘木虱阻击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