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
《中国文物报》第八版考古专刊
刊发文章
《广西防城港沿海首次发现三国墓遗物》

▲《中国文物报》报纸版面截图。
广西防城港沿海首次发现三国墓遗物
潘志坚 左思涵 陈启流
2024年7月,广西防城港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对三普文物点进行实地复查时,在箭猪笼遗址地表发现了受雨水冲刷裸露的多件琉璃珠、玛瑙串饰、青瓷罐等疑似三国墓随葬器物。箭猪笼遗址是防城港的一处沿海遗址,整体地势西高东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群众在该区域挖沙、采矿时发现有较为丰富的陶片青瓷罐及其他遗存,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1981-1985年)进行登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7-2011年)对该遗址进行复查并公布为文物点。为确保文物安全、进一步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防城港市文物部门组织开展了抢救性清理。

▲文物出土现场。
出土文物
箭猪笼遗址历次调查和抢救性清理采集,出土了大量遗物,包括石器、陶器、瓷器、铜钱、金属残件及各类饰件等,石器及夹砂绳纹陶的风格与东兴社山等遗址相近,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以陶瓷碎片为主,可复原的器物近30件,钱币近100枚。石器打制、磨制兼有,器类有砍砸器、石锤、砺石。陶器以灰色泥质硬陶为主,也有不少泥质软陶和夹砂陶,可辨器形有罐,纹饰较丰富,有绳纹、方格纹、菱格纹、菱形凸点纹、叶脉纹等。瓷器包括青黄釉瓷、青灰釉瓷、青瓷、青白瓷、酱釉瓷、黑釉瓷、青花瓷,以青黄釉瓷和青灰釉瓷为主,可辨器形有罐、灯、钵、碗、杯等。铜钱有五铢钱、绍圣元宝、洪化通宝及越南的景兴通宝、光中通宝、光中大宝、景盛通宝等。金属残件有铜器、铁器等,较为细碎,器形不明。饰件包括琉璃珠、玛瑙串饰及银指环等。

▲饰品
初步结论
遗址发现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铜钱、金属残件及各类饰件,青黄釉瓷器和印纹陶器较多。石器及夹砂绳纹陶的风格与东兴社山等遗址相近,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大宗遗物如青黄釉瓷器、印纹陶器以及伴出的少量五铢钱、银指环和成组出现的琉璃玛瑙串饰等,与防城港迈尾岛东汉墓所见遗物在器类、器形及器物组合方面相似,同时也与合浦岭脚等三国墓随葬器物相仿,表明遗址的主体年代应在三国前后,同时也表明遗址内可能存在三国时期的墓葬。此外,大部分青灰釉瓷器、青釉瓷器、青白瓷器、酱釉瓷器、黑釉瓷器以及青花瓷器主要是唐宋以后的遗物,绍圣元宝为宋钱,洪化通宝为清初吴三桂孙吴世璠铸,景兴通宝、光中通宝、光中大宝、景盛通宝为清代越南钱币。

▲青瓷罐

▲青瓷钵
箭猪笼遗址发现的遗物年代包括新石器时代、三国、唐、宋、明、清等多个时期,时间跨度大且内涵丰富。综合各种迹象看,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以来延续使用的聚落址, 留存有不同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三国时期人类活动最为频繁,并有同时期的墓葬分布, 其主体文化内涵为三国时期的聚落址和墓地。

▲景兴通宝

▲绍圣元宝
值得注意的是,该遗址发现的大量三国时期陶瓷类型,在其东面的合浦,西面的越南等地也有发现,特别是遗址出土的琉璃、玛瑙等饰件及越南钱币,与海洋贸易密切相关,表明防城港是古代北部湾地区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该遗址及其出土的大量文物也是防城港参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来源:中国文物报、防城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