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4月5日(出票日期)起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将下调,与调整前的收取标准相比下调10元到20元不等。
虽然单次调整幅度有限,但累积效应不容忽视。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出行成本的降低;对航空公司而言,是优化客源结构的机会;对旅游市场而言,则是错峰出游和“五一”假期前的利好消息。

出行降本,对旅游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此次燃油附加费调整是2025年以来的首次下调,也是继2月份上调后的回调。调整后,800公里以上航线的燃油附加费从40元降至20元,800公里及以下航线从20元降至10元,恢复到年初水平。对于特殊群体,如婴儿免收燃油附加费,儿童、革命伤残军人及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在800公里以下航段免收,800公里以上航段仅收取10元。
燃油附加费下调虽然单次降幅看似不大,但对消费者出行决策和旅游市场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以一家五口(两位成人、两位儿童、一位婴儿)乘坐800公里以上航线为例,调整前需支付120元(2×40+2×20+0)的燃油附加费,调整后仅需60元(2×20+2×10+0),节省60元。对于频繁出行的商务人士或计划多段旅程的游客,累计节省的费用更为可观。
旅游市场方面,此次调整正值“五一”假期预订关键期,具有明显的刺激消费作用。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燃油附加费下调消息公布后,机票搜索量和咨询量均有明显上升。
平台方普遍建议消费者在4月5日后预订“五一”假期机票,以享受更低的出行成本。
粘性增强,航空公司更具竞争力
燃油附加费下调后,直接拉低机票总价,让航空公司竞争力增强,有助于吸引更多旅客选择航空出行。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分析,燃油附加费的下调传递出旅行成本降低的积极信号。
虽然实际节省金额有限,但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在旅游计划过程中,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往往对任何形式的价格下调都会做出积极反应。
附加费下调,一方面能够吸引价格敏感型旅客。如旅游、探亲等休闲客群出行意愿增强,能够填补淡季航班空座,让“淡季不淡”,从而缓解航司季节性运营压力。
800公里以下航线票价下探后,机票价格在低于相同目的地的高铁票价时,可能会分流部分高铁旅客,进一步细分客群需求。
另外,航空公司也可通过分层定价的方式,低价票吸引休闲旅客,同时保障商务舱、高舱位票价稳定,平衡收益与客源多样性,以弥补基础票价让利空间。
燃油附加费“让利”后,也利于提升消费者好感度,部分低频旅客或转化为长期用户。
春季赏花,错峰出游正当时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燃油附加费下调,清明假期结束后首日(4月6日)起,国内多条热门航线机票价格也出现显著回落。
价格便宜、又能避开传统节假日的人潮高峰,错峰出游正当时。
据订票平台显示,清明节后,机票价格跳水,青岛前往杭州、武汉、成都等国内热点春游地的机票都低至二三百元,低于同等距离的高铁票价。



另外,据中国天气网消息,自4月6日起,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的偏暖越发显著,夏意初显。温度适宜,出行成本降低,业内人士表示,4月7日至4月25日期间,将形成春季错峰出行最佳时段,建议有出行计划的旅客可提前锁定优惠机票。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雪梅 李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