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很多习俗大家都很熟悉,例如赛马、摔跤、射箭、蒙古象棋等等,很多很多,呼伦贝尔鄂温克的驯鹿习俗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有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个习俗,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习俗吧!
呼伦贝尔鄂温克的驯鹿习俗
鄂温克是草原上的一个非常古老又神秘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祖先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目前所存在的人数也是屈指可数,他们非常吃苦耐劳和热爱生活,最令他们自豪的便是喂养着四不像驯鹿。如今的时代已不需要通过狩猎来维持生活,但这个民族依旧会进行狩猎活动的演练,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素质还是蛮高的,在人数不多的环境之下,依旧能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习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民俗类项目。
驯鹿——鄂温克语称“奥伦”,性情温顺,以森林里野生的苔藓、石蕊、蘑菇和嫩枝条为食,善于在沼泽、森林、深雪中行走。驯鹿在森林里每小时可行走5-6公里,猎民每次搬家将5-10头,最多15头驯鹿前后拴在一起,形成“鹿帮”,一人在前牵引一头颈下带铜铃的驯鹿即可。驯鹿平均能驮货物35公斤左右,最多可达60公斤左右,是猎民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林海之舟”。
驯鹿在林中不需要搭棚圈,他们夜晚出去觅食,猎民们需要它们回来时,就会叩击树木。猎民们为了方便寻找,给驯鹿的脖子上拴上了铜铃,称之为“巧尔然”,驯鹿在林子里跑动的时候,铃声就会响彻山林。
驯鹿为野外放养,自行觅食,猎民除了不定期给驯鹿喂盐外,还在冬季雪厚或春季干旱时喂少许豆饼和草料。
在漫长的游猎生活中,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无论是吃、穿、住、行,都沿袭着固有的民族习俗,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创造、发展和传承着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的独特文化。目前,鄂温克驯鹿习俗的基本形态保存完好,独特的民俗民风,厚重的使鹿文化支撑着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研究北方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