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的读音与字形
“桎”读作zhì,“梏”读作gù
桎梏的读音就是“zhì gù”。小伙伴们读对了吗?
桎梏都是形声字,木表意,表示这个东西与木头相关,至于告表声。同时至的古文字形像箭落在地上,表示桎所代表的这个东西用的位置靠近地面;而告则有告诉之意,表示戴上这个东西之后等于告诉了大家这个人的身份。
桎梏的小篆字体分别长这样
、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看的古装剧里被绑住的犯人?
桎梏的字义
桎”和“梏”这两个字,最早都是指木头制成的刑具。这俩字儿放一块儿,意思可就大了去了,它的本义指的是古代用来锁住犯人手脚的刑具,也就是咱们现在常说的“手铐”和“脚镣”。
咱们先来看看“桎梏”两个字在古籍中的解释。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桎梏两个字的位置紧挨着,字义解释也非常简明扼要:“桎,足械也”,“梏,手械也”。这两句解释也非常好理解,就是说,“桎”是用来锁脚的,即脚镣;“梏”是用来锁手的,也就是手铐。
《说文解字》注释书影如下:
桎梏在古籍中的运用例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逐渐合并,形成了“桎梏”这个词,并且在古籍中也有广泛的运用。
《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这句话描述了鲍叔牙迎接管仲,并在堂阜这个地方为他解除了桎梏,即脚镣手铐,使他重获自由。
唐代柳宗元的《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宗元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这里的“桎梏”则是指被囚禁的状态。
唐·白居易《朱陈村》诗:“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白居易在诗中用桎梏比喻自我束缚,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自责。
桎梏的引申义与现代运用
可别以为“桎梏”就只能在古籍里见到,它在现代汉语里,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呢。它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或行为受到限制,就像被无形的“手铐”和“脚镣”束缚住一样。
例如:“传统的观念就像一副无形的桎梏,限制了人们的创新思维。” 这里的“桎梏”就是指那些陈旧的思想观念。
“他终于摆脱了心理的桎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句话里,“心理的桎梏”指的是那些消极的、阻碍人前进的心理障碍。
“桎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从具体的刑具,引申为各种形式的限制和束缚。它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制度。 而要摆脱这些“桎梏”,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开阔视野,勇于尝试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多元化、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