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措施的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市场扩张需求
企业为了开辟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采用低价策略打入外国市场。当国内市场饱和,产品供大于求时,企业需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来消化过剩产品。
政府政策支持
某些国家的政府通过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销售产品,以增强本国的出口竞争力。
成本优势差异
由于生产工艺、原材料获取或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国家的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商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销售,这可能导致进口国对这些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贸易保护主义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更加严格的贸易措施,包括提高进口关税、限制市场准入等。反倾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被频繁使用。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在某些行业,如制造业,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这也导致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会导致某些国家的政府或企业误判中国的出口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从而采取反倾销措施来应对潜在的竞争压力。
非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由于某些国家的反对,被暂时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使得在反倾销案件中,中国出口商品往往被不公平地计算价格,从而面临更高的反倾销税。
出口结构失衡
中国部分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和低价竞销行为,导致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被认为具有倾销嫌疑,从而引发反倾销调查。
综上所述,反倾销措施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市场策略、政府政策、成本优势、贸易保护主义、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非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出口结构等多个方面。为了应对反倾销调查,企业和政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积极应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