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定为诈骗,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主观方面怀有直接故意:
行为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必须具有明确的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并且明知其手段是虚假或误导性的。
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只有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构成诈骗罪。
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行为人必须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因此处分财产,导致被害人财产损失。
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诈骗行为直接侵害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此外,还需要注意区分诈骗罪与其他类似行为,如借贷行为、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等,确保定性准确。
综上所述,要定为诈骗,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主观、客观和客体方面的要件,并且需要依据具体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